第757章 房玄龄的反应
作者:一个老农民   我在大唐做战神最新章节     
  房俊取得大胜,这个消息如同风暴一般迅速传遍了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那些曾经秘密针对房俊的势力,此刻都选择了沉默,仿佛他们从未存在过一样。

  房家的再次崛起已成定局,无人能阻挡其步伐。此时若有人胆敢站出来反对,必将被无情地粉碎。

  李二得知此消息后,毫不犹豫地下令立即拟定赏赐方案。他深知这场胜利对于大唐王朝来说意义非凡,必须给予应有的奖励。

  与此同时,长孙无忌却在家中陷入了沉思。他坐在府内的廊坊木台上,脸上露出复杂而怪异的表情。

  既有震惊,又有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喃喃自语道:“房俊,难道你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世家子吗?我不相信你之前是故意隐藏实力,那么你究竟是谁呢?”

  唐朝与汉朝相隔不远,对于大汉时期的历史有所了解。尤其是那位刘秀,许多人都曾反复研究过他的事迹。

  长孙家作为北方胡人的后裔,一直渴望融入中原文化,因此对历史人物有着深入的研究。其中,长孙无忌对刘秀和王莽的研究最为透彻,因为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传奇人物。

  房俊的行为举止实在令人感到怪异,他与王莽有着相同的癖好——对奇技淫巧情有独钟。

  尽管房俊目前尚未展现出这方面的才能,但他的存在让长孙无忌想起了刘秀。

  刘秀能够与天地沟通,而房俊虽未显露出这种能力,但他的突然变聪明的状态却与刘秀十分相似。

  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看似愚笨实则智慧过人的人物,例如司马懿。然而,像房俊这样隐忍十七年,始终以傻态示人,实属罕见。

  他的突然转变令人费解,仿佛一夜之间从一个痴傻之人变成了聪慧之士。长孙无忌不禁陷入沉思:“难道房俊真的是大智若愚吗?”

  正当长孙无忌思索之际,高阳公主突然踢了房俊一脚,这一踢似乎触发了某种契机,使得房俊瞬间变得聪明起来。

  长孙无忌皱起眉头,心中暗自疑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此时,一名老管家轻声问道:“家主,羊肉已经准备好了,是否需要品尝一下呢?”长孙无忌微微点头,示意将羊肉端上来。

  这名老管家深知长孙无忌的习惯,每当遇到需要深思熟虑的事情时,他总是独自静坐,一边吃着羊肉,一边思考问题。

  如今,长孙家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长孙无忌再次进入了这种状态。

  片刻后,一盘盘美味的羊肉被送到了长孙无忌面前。他开始默默地享用美食,四周一片寂静,甚至连正在清扫的下人们也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整个场景显得格外凝重,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房俊的情况不太对劲啊!”长孙无忌皱起眉头喃喃自语道,“历史上像他这种表现的人,要么就是反贼,要么就是中兴之主。可如今可是李唐的天下,那房俊岂不就是个反贼吗?”

  这个念头让长孙无忌不禁吓出一身冷汗。毕竟,反贼可不是闹着玩的。

  而他们长孙家的荣华富贵都是依靠李二才得来的,而且他的外甥还是当今太子。

  但问题是,现在太子李承乾正面临着被废黜的困境,整个局势似乎都在朝着一个危险的方向发展。

  “如果房俊真的是反贼,那么我该如何在这场风暴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呢?”长孙无忌继续深思熟虑。

  很快,一个绝妙的计划就在他脑海中形成,长孙无忌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此刻,他手中的羊肉已经所剩无几,于是他随手将最后一块羊肉丢给了旁边的狗,然后站起身来,径直朝皇宫走去。

  与此同时,太原的情况却显得有些诡异。原本与大唐对峙的西突厥军队突然在一夜之间撤走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变故,李积简直傻眼了,完全摸不着头脑。

  身为久经沙场的军中宿将,李积敏锐地察觉到情况异常。房俊生死未卜,可能已遭不测;而薛延陀则有可能战败。

  然而,李积更倾向于房俊失利,因为他的兵力与薛延陀相差悬殊。

  “老李啊,已经过去好几天了,我们还是未能打探到任何消息。如今大军深陷草原,处境极其危险,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恐怕我们只能撤退了。”李积在太原等待了三天后,毅然决定进入草原。

  这一去便是五日,令人不解的是,他们连一个薛延陀牧民都未曾见到。整个草原仿佛被清扫一空,干净得甚至可以反射阳光。

  李靖同样感到十分困惑,草原的牧民如同野草般难以绝迹。“事情似乎有些不对劲,我们必须倍加小心。”

  李积皱起眉头,他并非一个喜好冒险之人,即使在行军打仗时也不例外。在这五天里,他每天仅行进四十里,并时刻保持着对周围环境的高度警惕。

  众人一脸的凝重,心中皆是担忧不已,生怕这是西突厥的阴谋诡计。

  李靖微微颔首,从怀中取出地图仔细查看,眉头紧皱,神色愈发焦急。随着他的目光在地图上移动,脸上的表情也变得越来越震惊。

  \"情况不对劲,非常不对劲,如果是薛延陀获胜,他们绝对不会收拢牧民。\"李积对此表示认同,但眼前的事实却让他感到困惑和不安。

  \"确实如此,但现在的情况确实就是这样!\"李靖的语气中充满了疑虑和警惕。

  \"肯定发生了某种变故,我们必须尽快撤军,此时前去救援已经毫无意义。\"并州出兵的目的原本是寻找并攻击薛延陀的部落,迫使他们回援。

  然而,如今薛延陀的部落竟然凭空消失,这实在令人心生恐惧。

  \"回去?可是我们连一个敌人都没见到,就这样回去……\"李积面露难色,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此时撤回,他将无法向朝廷交代这次行动的结果。

  “我们必须尽快回去,并州不能出事。”李靖脸色凝重地说道。

  他深知李积内心的不甘,但此时此刻,他们必须以大局为重。

  这次出征动用了四万大军,却一无所获,就这样无功而返,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难道这只是一次毫无意义的闲逛吗?正当众人陷入沉思时,突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名骑兵疾驰而来。

  马背上驮着一个孩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将军,找到了一个薛延陀小孩,他可能知道情况。”士兵兴奋地禀报。

  李积微微一愣,随即挥手示意会说薛延陀语的人上前。“快问问他!薛延陀的部落去了哪里?”经过一番询问,终于得到了答案。

  然而,这个消息却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李积和李靖都惊呆了。“房俊干掉了十万大军?”他们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道。

  这个惊人的事实让他们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感觉就像是一场荒诞的梦境。这样的战绩,连李靖都感到嫉妒。

  这可不是隋末混战时期,那时各方的军队实力参差不齐。而现在面对的是草原的精锐骑兵,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战斗力量,无人能与之匹敌。

  即使是李靖本人,一生中也未能消灭如此众多的骑兵。

  \"这家伙真是诡异,竟然能用两万人击败对方十万人。\"

  \"我现在迫切地想知道,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李靖兴奋异常,大唐如今正处于新老交替之际,特别是将领的第二代,几乎都是平庸之辈。

  程处默和尉迟宝琳已经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其他人要么沉迷于斗鸡走狗等玩乐之事,要么就是一群富家子弟。

  房俊的出现,给了李靖等人一线希望。

  事实上,李唐的武将们一直有意无意地压制自家的子孙后代,使得很多人都不敢轻易崭露头角。

  就拿李靖来说吧,他那儿子如今就是个十足的纨绔子弟;还有李积,其儿子更是选择了文官这条路。

  现在的大唐,年纪最轻的将领都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稍长一点的甚至已经年过花甲。不难想象,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大唐军队里的将领只会越来越少,形势实在令人担忧。

  然而,房俊的出现却给大家带来了一丝曙光,毕竟他们都是大唐的臣子,当然希望大唐能够繁荣昌盛。

  不然,他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可能享受到荣华富贵呢?

  “真想和他好好聊聊啊,说不定他掌握着什么神秘高深的兵法呢!”李靖不禁感叹道。

  “是啊,老房家代代都是将领,家里肯定有厉害的兵法传承。”李积附和说。这时,李积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微笑,仿佛对房俊充满了期待。

  然而,李靖的脸色却显得有些阴沉。此刻,他正埋头撰写兵书,突然听闻有新的兵法问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好奇心。

  他迫切地想要尽快了解并掌握这种兵法,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兵学理论。毕竟,在兵法领域,没有绝对的最优解,只有不断追求更完善的策略。

  要知道,大部分的兵法都是因人而异的。许多世家子弟手中都握有各式各样的兵法,但真正能够领悟其中真谛的又有几人呢?

  而房俊所掌握的兵法,却让李靖寄予厚望,期望从中获得更多的灵感。因为他的兵书已经接近极限,迫切需要新的灵感注入。

  对于如今的房俊,李靖并不认为其构成威胁,毕竟军队是以实力说话的地方。

  相比之下,李积则显得更为轻松,他纯粹是想见识一下房俊的手段。然而,他们必须要弄清楚当前的状况,这绝非玩笑之事。

  房俊以少胜多,朝廷必定会给予丰厚的赏赐。此刻,李积最为担忧的是李二将如何处理此事。

  因为这件事情棘手异常,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房家和李二之间产生隔阂。如今的房家已非昔日可比,与一年前的李家相比,差距甚远。

  房俊这一次立下如此大的功劳,李二不得不赏赐,但又觉得难以赏赐。因为在爵位方面,房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地位,再往上封就会面临封无可封的尴尬局面,如果继续加封,恐怕房俊最终只能选择造反,自己称帝。

  “李积,这次房俊的事情确实棘手。”李靖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期待。如果李二为此感到烦恼,那正是他乐于见到的。

  “这件事的确不太好办,但并非完全无法解决。”李积深知此事的复杂性,但仍然认为有解决的办法。

  首先,可以考虑在幽州给房俊一块封地,那里有许多贫瘠的土地,随便划出一个县作为封地,既能堵住悠悠众口,又能满足房俊的需求。

  然而,封赏只是一方面,更棘手的问题是李承乾。李承乾算计房俊的事情早已不是秘密,如何处理这件事才是最令人头疼的。

  身为东宫太子,本应心怀天下、公正无私,但如今却如此算计大臣,这无疑是犯了大忌。而房俊一直保持中立,尚未卷入太子之争。

  此时,李承乾算计房俊,显然触动了世家们敏感的神经。

  “这次李承乾恐怕完蛋了,房家也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两人都深知此事的严重性。

  如果房家对此事发声,便会彻底丧失其高傲的姿态;若不发声,李二则必定心生怨恨。

  房家此次可谓被李承乾坑惨了,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将面临巨大的困境。

  “老李啊,你有何办法能帮一帮老房呢?”李积满怀期待地望着李靖。

  然而,李靖无奈地摇摇头:“事态发展至此,已无挽回余地。李承乾此番举动,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这才是最为致命的。”

  平衡一旦被打破,那么一切都会出现问题,这就是李靖最为担心的。可偏偏选择权不在他们的手中,李二才是决定这一切的人。

  房家何去何从,没有人知道。

  “房家的事情不用担心,就算真的出事,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房家现在虽然很强,可与李二这位皇帝比起来还是太弱。

  此时已经是到了保太子还是保房家的时候。李靖和李积都不会怀疑李二的选择,因为没有任何的必要。

  在房家和李承乾这个问题上,他一定会选择李承乾的。

  房俊现在虽然有望成为大唐下一代支柱,但支柱比不了一座宫殿。

  “如此说来事情确实麻烦了,不过还没有必要绝望,房家或许会衰弱,但绝不会轻易的就覆灭。”

  李二作为皇帝,对于房家的态度一直都是复杂的。一方面,他欣赏房玄龄的才华和忠诚,对房家有着一定的信任;

  另一方面,他也清楚地意识到房家的势力正在逐渐壮大,可能会对皇权产生威胁。因此,当房家和李承乾之间发生矛盾时,李二必须做出选择。

  而房家自身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房俊虽然年轻有为,但要想真正成为大唐的支柱,还需要时间和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房家的命运似乎变得扑朔迷离。然而,尽管面临困境,房家并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将竭尽全力保护自己,并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与此同时,其他各方势力也在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他们希望通过这场斗争来获取更多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谁能够掌握主动权,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怎么说?”听到这话,李积两人都是一怔。

  他们自然不希望房家出什么事,但是又想不出房家有什么手段可以度过这次危机。

  “很简单,房玄龄此人深谋远虑,房家底蕴深厚,绝非表面这么简单。”李积冷静地分析道:“而且,房家还有房俊这样的天才人物,只要给他时间,必能成长为大唐的顶梁柱。”

  “不错,房俊此人确实有些本事,只是……”李靖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只是如今局势对房家不利,房俊恐怕也难以力挽狂澜。”

  “话虽如此,但我们不能忽视房家的潜力。”李积坚持自己的观点,“只要房家能挺过这次难关,未来必将更加辉煌。”

  李靖沉默片刻,最终点了点头。他明白李积说得有理,房家确实有着不可小觑的实力和潜力。

  然而,现实的压力依然让他感到担忧。

  “但愿房家能够平安无事吧。”李靖轻叹一声,心中默默祈祷着。

  李靖对房玄龄的手段心知肚明,这位虽然平日里低调谦逊,不常显山露水,但智商却是顶尖水准,令人钦佩不已。

  与此同时,远在太原的房玄龄也得知了一些消息,然而他并未惊慌失措,反而显得异常冷静。此刻,房家正处于风口浪尖之上,越在这种关键时刻,就越需要保持沉着冷静。

  房家能有今日之成就,完全在房玄龄的预料之中。尽管对于房俊为何会如此行事,他并不知晓,但出于对儿子的信任,他依然坚信房俊必有其深意和计划。

  正当房玄龄欲继续深入思考时,突然有人前来禀报:“房相,有您的信件……”房玄龄连忙看向信件,一眼便注意到了信件的独特之处。

  信封上盖着一个特殊的印记,而这个印记只有一人拥有。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房玄龄不禁长叹一声,脸上流露出深深的哀伤。即便身为臣子再优秀,也比不上自己的亲生儿子。

  看到信封上的印章,房玄龄立刻就意识到这是皇帝陛下的来信,而信中的内容自然是关于那件大事。

  他下意识地伸出手准备接过信件,但突然间又改变了主意。

  “你拿回去吧,道祖曾经为我算过命,今日不宜读信。”房玄龄平静地说道,然后转身离去。

  留下那个邮差一脸茫然,完全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然而,他并没有过多纠结于这个奇怪的理由,毕竟对方可是左相大人,他不敢违背其意愿。

  尽管这封信非常紧急,但面对地位如此尊崇的人物,一个小小的差役实在无能为力。

  房玄龄缓缓地走出宫殿,脚步沉重而缓慢,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无尽的压力和疲惫。

  他的心情愈发沉重,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悲凉感。

  他不禁开始对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梦想产生了些许质疑。

  “难道我所追求的一切真的值得吗?”他暗自思忖道,“既然如此,不如早日放下手中的权力,正如老二所说,早退一步便能更早享受清闲之福。”

  此刻,他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迷失在黑暗中的旅人,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回到家中,房玄龄静静地坐在书房里,沉思良久。

  他深知房家如今的处境已十分艰难,他们已经不适合继续留在朝堂之上。

  这个曾经充满希望和理想的地方,如今已变得陌生而遥远。

  “不知道,数十年之后,陛下是否会后悔?”房玄龄自嘲地笑了一句,但他心里却很清楚,多半是不会的。

  李二是什么人,他很清楚。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决断,于是,他拿起笔,写下了一封奏折。

  奏折中,他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诚和感激之情,但同时也表示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再承担繁重的政务工作,请求辞去左仆射职务。

  写完信后,他将其密封好,准备次日呈交皇上。

  房玄龄叹了口气,心中满是无奈和悲哀。

  他不愿为李承乾说话,因为他知道,即使说了也无济于事。现在,他只希望能够早日远离这纷争不断的朝堂,过上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