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李治对窦漪房肃然起敬,司马迁私自写史记的事情暴露了!
作者:张石坚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最新章节     
  西汉世界中,看着辕固倒地,朝堂中不由发出一阵惊呼。

  “辕师!”

  “辕师祖!”

  这些惊呼,自然都是来自于在场的儒家子弟们。

  这里可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时间线,辕固作为大儒,徒子徒孙并不少。

  如今汉武帝已经宣布不再禁止诸子百家,允许任何流派参加科举。

  但儒家依旧还是能凭借着之前在朝堂上的根基,以及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占据着朝堂上超过一半的位置。

  这还是汉武帝这些年有意打压之下的结果。

  刚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会,朝堂上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儒家士人。

  一种实际是法家,但名义上也是儒家的士人。

  现在法家再度自立,黄老重新兴起,再加上其他学派也偶尔有人能考中进士。

  朝堂上儒家依旧独大,却已经有了百家共抗儒家的趋势。

  汉武帝淡淡道:

  “又没死,你们别这么激动。”

  他话音刚落,金幕之中九岁的太子刘彻就大叫了起来。

  “死、死人了?”

  刘彻表情煞白。

  作为从小在宫里成长的皇子龙孙,他是真没见过死人。

  更何况,还是这种激战后的死人!

  刘启脸色一变,立刻对刚刚找来的御医道:

  “上去看一下!”

  老虎已死,御医自然没有什么顾忌,赶紧奔进去给辕固把脉。

  “陛下,辕固并未死,只不过是受伤加上年老,暂时昏迷。”

  刘启松了一口气,摆了摆手。

  “那就赶紧送去医治吧。”

  这场闹剧至此结束。

  画面一转,窦漪房和刘启母子坐在寝殿中,单独谈话。

  窦漪房平静地看着刘启。

  “皇帝,先皇走之前,让老妇照看着你。”

  刘启忙道:

  “母后说话何必如此生疏?您是朕的亲娘,自然有资格管教儿子。”

  窦漪房叹了一口气,道:

  “皇帝,你早就长大了,老妇也不愿意管这些事情。”

  “你之前用晁错,各种打压黄老,老妇不也没说过什么吗?”

  刘启忍不住道:

  “既如此,母后这一次为何要如此坚决地阻止辕固入宫呢?”

  在刘启原先的想法中,窦漪房是自家亲娘,对这件事情最大的可能性应该是装聋作哑,选择默认。

  所以刘启才敢来个先斩后奏。

  可他万万没想到,窦漪房居然亲自派人拦路,还摆出了要弄死辕固的态度。

  这还是那个自家的亲娘吗?

  看着疑惑的刘启,窦漪房又一次叹了一口气,露出了深深的失望表情。

  “皇帝,你和先皇相比,最大的缺点就是太急躁了!”

  “晁错的死,难道还没有给你一点警示吗?”

  听着窦漪房毫不留情的喝斥,刘启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

  “母后,朕已经吸取教训了,朕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不会?”窦漪房厉声道:

  “那今天的辕固是怎么回事?”

  “我问你,七国之乱你是平定了,但你确定其他的诸侯国就一定忠心耿耿吗?”

  “你确定整个朝廷就一定都在你的掌控之中吗?”

  “周亚夫,他现在还是丞相,你废了他一直支持的刘荣,你觉得他心里就对你一点意见都没有吗?”

  听着窦漪房这一连串的质问,刘启冷汗连连。

  他突然发现,自己好像真的又犯了之前晁错削藩时候的毛病。

  步子迈的太大了!

  周亚夫还没除掉,功臣集团的势力一如既往的强大,甚至更加强大。

  这个时候可没有像吴王刘濞那样强大的诸侯王在外面作为牵制了!

  若是周亚夫想要造反,以功臣集团的实力,恐怕……

  刘启越想,越是满头大汗。

  “明白了?”窦漪房的声音缓缓传来。

  “明白了!”刘启重重点头,道:“必须要除掉周亚夫,才能召儒家和法家的人进宫!”

  窦漪房看着刘启,脸上又一次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这一次,她的失望比之前更甚。

  “回去吧,皇帝。”

  “今天的事情就到此为止。”

  “今后,不得我同意,任何儒家、法家之人不得进入皇宫之中!”

  刘启如蒙大赦,赶忙离开。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治。

  “看明白了吗,治儿?”

  李治若有所思,过了好一会才道:

  “似乎明白了一些。”

  李世民道:

  “明白了什么?”

  李治道:

  “儿臣觉得,刘启应该是打算在除掉周亚夫之后就让儒家和法家进宫,可是……”

  “历史书上,似乎刘启并没有这么做。”

  李世民微微点头,道:

  “那你只是看懂了一半。”

  “刘启的确不是什么真正的明君,所谓的文景之治,无非也就是沾了他父亲汉文帝,还有母后窦漪房的光罢了。”

  “啊?”李治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他没想到,自家父皇竟然对“文景之治”中的汉景帝评价这么低!

  文景之治可是华夏历史上大一统朝代的第一个盛世啊。

  李世民淡淡道:

  “朕为什么说刘启不是真正的明君,是因为他明明已经吃过一次亏了,竟然还是没有发现之前自己是为何失败的。”

  “朕问你,刘启第一次任用晁错代表的儒、法两家,为何会失败?”

  李治知道这是又进入了最熟悉的考较环节了,立刻就打起来十二分的精神,认真地思考了一会,才道:

  “刘启太高估了他对大汉军队和朝堂的掌控力了,周亚夫为首的功臣集团才是军队朝堂的实际掌控者。”

  李世民嗯了一声,随口问道:

  “所以辕固入宫这一次,军队和朝堂就归刘启掌控了吗?”

  李治愣了一下,脑海之中灵光一闪,失声道:

  “也没有!”

  李世民笑呵呵地开口:

  “没错,当然没有。”

  周亚夫都还在丞相的位置上好好坐着呢。

  用脚趾头想也知道,有周亚夫在,刘启想要掌控军队和朝堂就是一个伪命题。

  李治终于明白了过来。

  “所以刘启再度任用儒、法两家,事实上还是会在周亚夫等功臣集团面前碰一鼻子灰。”

  “太后窦漪房之所以突然出手,不是因为想要打压刘启,而是因为要挽救刘启!”

  李世民露出欣慰的表情。

  “治儿,你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窦漪房是刘启的亲娘,她当然要救刘启。”

  李治心中的所有思路,在这一刻彻底融会贯通了。

  刘启将辕固弄进东宫当皇太子刘彻的老师,看似并没有第一次任用晁错当御史大夫负责削藩那么大张旗鼓。

  问题是,人家功臣集团经历过晁错的事情后,早就已经有防备了!

  一看你刘启这个小动作,人家哪里还不知道刘启贼心不死?

  上一次,周亚夫就狠狠地教训了刘启一顿。

  这一次,周亚夫再出手,那就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了。

  第一次周亚夫出手成功了,他升职当了丞相。

  由于刘启第一次投降的缘故,功臣集团的势力就算不变得更强,也不可能比之前更弱。

  那么,第二次周亚夫出手,获胜的几率依然是无限大的。

  问题就来了。

  如果第二次周亚夫还赢了,刘启能拿什么给周亚夫?

  周亚夫论官职是丞相,论爵位是万户侯,都是人臣的极致了。

  刘启输了第二次,还有什么筹码能打动周亚夫?

  答案是没有。

  既然没有筹码能打动周亚夫,那第二次获胜的周亚夫还会留着刘启吗?

  结果只有两个。

  第一,周亚夫直接篡位。

  从理智分析,周亚夫不会选择这条路。

  周亚夫是功臣集团的领袖不假,但功臣集团总体还是忠于大汉的,不可能允许周亚夫篡位。

  而且七国之乱是被平定了,但汉朝并没有废除诸侯国制度,外面依旧还有一大堆诸侯王,实力最强的诸侯梁王刘武更是恨透了周亚夫。

  所以如果周亚夫真的干掉刘启选择篡位,成功的可能性也是零。

  那就只有第二种结果。

  周亚夫效仿当年自家老爹周勃,废掉刘启,从诸侯王之中再选一个新的皇帝!

  当年功臣集团能诛杀吕氏废掉后汉少帝,现在功臣集团的第二代们也能诛杀窦氏外戚,废掉汉景帝刘启!

  周亚夫当年也是诛灭诸吕的参与者,再做一遍,那绝对是驾轻就熟。

  所以,窦漪房才会出手。

  窦漪房出手,赶走辕固,教训刘启。

  周亚夫为首的功臣集团自然也就无话可说,当做无事发生。

  如果窦漪房不出手,听之任之。

  周亚夫为首的功臣集团发动政变废黜刘启,必然会立刻进入倒计时。

  想通了其中关节,李治脑海中莫名其妙地浮现出了一句华夏父母教育孩子的俗语。

  打是亲,骂是爱!

  这句话用在辕固这件事情上,竟然显得如此贴却。

  李治呼出一口气,注视着金幕。

  所以父皇才说,汉景帝刘启远不如其父汉文帝刘恒,更不是什么明君。

  连吃一堑长一智都做不到,算什么明君?

  若不是有老母亲窦漪房坐着,刘启这个皇帝,也就当到头了!

  那刘彻更不必说了。

  这样说来,没有窦漪房,就没有汉武帝刘彻,华夏就少了一位名震古今的千古大帝。

  李治看着金幕中窦漪房苍老的面容,顿时肃然起敬。

  这位老太太,真不愧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

  真是,了不得啊!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辕固被赶出宫后,刘启终于绝了领儒、法两家再度进入朝堂的想法。】

  【他专心地投入了和周亚夫的对抗中。】

  【周亚夫虽然是第二代功臣集团的领袖,但他行事霸道,功臣集团其中许多人对周亚夫本来也颇为不满。】

  【在确定了刘启确实接受教训不再和儒法两家搞在一起之后,功臣集团中某些想要取代周亚夫丞相之位的人,开始暗中配合刘启对周亚夫的清洗。】

  【在里应外合之下,很快“王信封侯”和“匈奴降将封侯”两件事情先后爆发。】

  【因此为由,周亚夫不得不辞去相位。】

  【但刘启并没有想要放过周亚夫,又让人以周亚夫儿子受贿为由将周亚夫关入大牢进行审问。】

  【周亚夫自知绝无幸理,在狱中绝食五日而死。】

  镜头的最后,是周亚夫憔悴干瘦,饿死于狱中的尸体。

  看到这里,刘邦也是忍不住摇头。

  “哼,这个刘启,做事真是毛糙,蠢死了!”

  刘恒也是皱起眉头,跟着父皇一起摇头。

  “多好的机会,怎么就这样子草率处理了呢?”

  金幕中描述周亚夫的死,虽说也就这么几句话,但已经足够让刘恒推断出整件事情的缘由了。

  周亚夫该死吗?

  该!

  作为功臣集团的领袖,周亚夫在七国之乱中把刘启耍得像个孙子一样。

  这种大臣,对刘启老爹刘恒来说,自然死有余辜!

  但以周亚夫特殊的地位,他本可以死得更有价值一点。

  既然功臣集团之中有人陷害周亚夫,那刘启完全可以借机鼓动,让周亚夫和陷害之人来一个内讧!

  功臣集团新老领袖的内讧,绝对是一件能影响整个功臣集团内部的大事。

  刘启作为皇帝,有能力将这个内讧放大到极致,让功臣集团从此土崩瓦解。

  就算能力不够,至少也能利用周亚夫狠狠地打击一番功臣集团,夺回一定的权力。

  可刘启怎么做的?

  他竟然直接就把周亚夫搞死了。

  这样一来,周亚夫是死了,可功臣集团也没有伤筋动骨啊。

  无非就是换个功臣集团的其他人当丞相罢了。

  这种做法有什么意义?

  作为一个政治家,杀人泄愤是最蠢、最下乘的。

  找机会彻底摧毁政敌的势力,让自己借此获得更多权力,这才是最高明、最上乘的!

  可惜,刘启完全不懂这个道理!

  刘邦叹息一声。

  “刘恒啊,你教育孩子的本事真不太行。”

  刘恒只能无比羞愧的请罪,一句推脱的话都说不出来。

  事实就在眼前。

  这刘启,的确不行!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周亚夫死后,功臣集团一度提高警惕,担心汉景帝刘启又会三度启用儒、法中人替代黄老学说。】

  【但在窦漪房的严厉压制下,刘启终于听话了。】

  【《黄帝》《老子》这两本黄老学派的着作,成为了教授太子刘彻和宫中诸多皇子,乃至外戚王氏、窦氏诸多族人的最高着作。】

  【这终于让功臣集团放下心来,相信刘启不会再掀起什么波澜。】

  【作为政治交易的一部分,功臣集团通过太后窦漪房,默许刘启让卫绾、王臧两名儒者成为太子刘彻的老师团成员,偶尔教授一番刘彻儒家之道。】

  金幕中开始出现刘彻在两名儒者老师教授下,认知儒家各种经典的画面。

  事实上,黄老学派的宗旨“无为而治”注定了它并不是一个具有强烈排他性的治国思想流派。

  早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刘邦就曾经祭祀过孔子,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祭祀孔子的大一统王朝皇帝。

  此外,刘邦还特地派人前往鲁国旧地聘请大儒出山,作为西汉朝廷博士。

  包括帮助西汉定下礼仪规章制度的,也是大儒叔孙通。

  当时主政的萧何、曹参等人都是黄老学派的拥趸,也都没有在这些事情上表示反对。

  无为而治,本就是顺其自然。

  儒家、法家乃至其他别的流派,只要是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黄老学派并不会去干涉。

  至于刘启为啥会接连迎来黄老学派的攻击,那当然是刘启自己的问题。

  他种种行为上来就表明态度,要掘了黄老学派的命根子,铲除和黄老学派共生共荣的功臣集团。

  刘启都亮刀子了,人家难道还不能为了自保进行反击吗?

  总不可能就这么忍气吞声,任凭刘启打压,然后一个个被免官降职甚至流放边疆,屈辱死去吧。

  狗急了还要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功臣集团是刘启的臣子不假,但不是任凭刘启宰割的奴隶!

  刘启的失败,就在于他太急于求成了。

  很有讽刺性的一个事情是,刘启孜孜不倦想要寻找用来替代黄老学派功臣集团的答案,就藏在黄老学派两部最高经典《老子》第六十章的一句话中。

  【治大国,若烹小鲜。】

  烹饪是一件非常考验火候、耐心以及判断力的事情。

  太急,不行。

  太缓,不行。

  必须要找准时机,适时而动,才能烹饪出足够鲜美的佳肴。

  刘启必然诵读过这句话不下百遍,却从未真正意识到这短短七个字背后的真义。

  又或者说,道理他懂了,可他做不到,不能知行合一。

  所以刘启在和黄老学派功臣集团的对抗中,注定是一个失败者。

  好在,刘启的急躁也并不是没有好处的。

  或许是因为刘启一辈子做什么事情都很急躁的缘故,他的人生也结束得很急躁。

  在周亚夫死去之后仅仅两年多,在位十六年、四十八岁的刘启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死了。

  画面中,刘启咽气在龙床上。

  龙床旁边,十六岁的太子刘彻在祖母窦太后和生母王皇后的注视下,接任成为了大汉朝的下一任皇帝。

  【刘彻波澜壮阔,又充满了争议的皇帝之路,由此开启。】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心中也不免有些激动。

  【秦始皇嬴政:呵呵,终于能看到一位千古大帝的成长历史了。】

  【唐太宗李世民:朕也很期待金幕对汉武帝的解读。】

  【光武帝刘秀:虽然在史书上读过,但司马迁的《史记》还是过于简略了一些,如今总算能借助金幕得知汉武大帝时代的风貌。】

  看到这里,西汉世界之中,汉武帝刘彻心中一震。

  “史记?”

  “司马迁竟然在私自撰写历史书?”

  在场的其他人也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写史书,的确是华夏古来有之的传统。

  过去的华夏史书,都是由官方史官来完成的。

  刘据定了定神,忍不住道:

  “司马迁如今是大汉太史,应该是他利用这个身份来写的史书吧?”

  汉武帝表情冷然,缓缓道:

  “大汉,可没有这种史书!”

  汉朝,终究是一个起家于泥腿子的朝代。

  而汉朝主政的黄老学派,讲究的又是无为而治,在写史书这方面并不上心。

  汉朝的史官,其实就是一个摆设。

  司马迁作为太史,平日里的任务无非就是维护一下汉朝搜集到的前朝史书。

  汉武帝从来就没有给过司马迁写本朝史书的任务!

  汉武帝立刻下令。

  “来人,去把司马迁找来!”

  很快,一名身材瘦削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臣司马迁,见过陛下。”

  汉武帝看着面前的司马迁,冷冷地开口道:

  “你竟然私自撰写史书?”

  司马迁明显露出了愕然的表情,但很快他明白了什么,看了半空中的金幕一眼,又变成了释然。

  “陛下应该是从金幕中得知的吧?”

  “如此看来,臣写的史书,终究还是在后世流传了。”

  汉武帝勃然大怒,直接拍了桌子。

  “朕问你,是谁给你的勇气,让你在没有朕同意的情况下私自撰写史书!”

  在之前发弹幕和历朝皇帝们交流的时候,汉武帝就隐约察觉到了一些端倪,但并未放在心上。

  直到今天被刘秀一条弹幕道破《史记》的存在,这位千古大帝才明白过来。

  汉武帝真正生气的并不是私自撰写史书这个点。

  汉武帝怀疑的是,正是因为司马迁的这本《史记》,才让汉武帝本人被列入盘点败家子系列中,成为了这部视频的主角!

  “司马迁,回答朕的问题!”

  听着汉武帝怒气冲冲的质问,司马迁沉默片刻,叹了一口气,将实情说出。

  “是家父的遗愿。”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上一任史官。

  司马家族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是周天子的太史了,可以说是非常纯正的史官家族。

  司马谈有感于汉朝史书凋零的现实,自认为有负司马氏史官家族的传承,引以为憾。

  临死前,司马谈叮嘱司马迁一定要写一部真正的史书出来。

  司马迁被父亲的话所激励,在父亲死后接任太史,便利用这个官职的便利开始搜集各种资料,打算撰写一部属于汉朝,包含了所有西汉记载历史的史书!

  司马迁并不傻,他知道这种行为绝对不可能被汉武帝所容忍。

  一直以来,司马迁都是小心翼翼,悄悄地做这件事情。

  好在西汉本身对史书并不看重,太史这个职位更是属于无人问津的闲职。

  故而这些年来司马迁撰写史书的行为完全没有被人发现。

  直到今天。

  汉武帝听完司马迁的解释后,大怒道:

  “你这是欺君,朕要杀你全家!”

  司马迁闭上眼睛,露出遗憾。

  “臣无话可说。”

  怎么能不遗憾呢?

  他的《史记》,只不过才刚刚写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啊。

  既然被发现了,《史记》的结局自然也就是所有手稿被付之一炬,再也无人能得知。

  就在这个时候,刘据突然开口道:

  “父皇且慢!”

  汉武帝怒视刘据,喝道:

  “怎么,你要给这个犯下欺君之罪的家伙求情?”

  刘据深吸一口气,正色道:

  “父皇,儿臣并不是想要给司马迁求情。”

  “但儿臣觉得,单单凭借一条弹幕就诛杀司马迁,未免过于武断。”

  “不如请父皇发条弹幕,问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再做决断也不迟。”

  汉武帝闻言,也是顿了一下。

  刘据的处理办法其实是没错的。

  了解事情真相再做决断,本来就是一个帝王最基本的素质。

  汉武帝只不过是因为过度沉溺在被列入败家子盘点的恼怒中,急于找到一个背锅的家伙。

  这才短暂失去理智,盯上了司马迁。

  几秒后,一条弹幕发出。

  【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司马迁这个家伙写的史书,有没有说朕的坏话?】

  汉武帝的这条弹幕发出去之后,金幕上突然就没了其他弹幕。

  这种情况汉武帝见过很多次。

  那就是,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陷入思考。

  【宋太祖赵匡胤:@汉武帝刘彻,太史公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华夏瑰宝,你别因为这个杀了他啊。】

  【唐太宗李世民:汉武大帝,别杀司马迁,他是我们华夏的人才。】

  【明太祖朱元璋:也别阉了司马迁,就让他安安心心的写史记,或许还能写出一部比华夏历史上更好的《史记》!】

  【光武帝刘秀:@汉武帝刘彻,老祖宗,别杀司马迁,他是我们华夏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人物之一!】

  ……

  短暂的安静过后,密密麻麻的弹幕一下子就蹦了出来。

  所有来自汉武帝之后朝代的皇帝们,无一例外都表示了对司马迁的赞扬,并给司马迁求情!

  【秦始皇嬴政:朕都有点好奇了,司马迁究竟写了什么,又是怎么写朕的?】

  【汉高祖刘邦:好家伙,这什么情况?@汉武帝刘彻,小子,你别乱来啊!】

  汉武帝看到这里,心中也是震惊不已。

  同时,还涌出了深深的好奇。

  这个司马迁写的《史记》,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才会引起历朝历代皇帝们如此统一的态度?

  要知道在这之前,能让历朝历代皇帝们这般一致的,都是华夏历史上的大事!

  五胡乱华,靖康之乱,灭亡高句丽……

  司马迁写的只不过是一本史书啊,竟然能和这些涉及到整个王朝命运的超级大事件相提并论?

  汉武帝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落在了司马迁身上,缓缓开口道:

  “你写的《史记》,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史书?”

  司马迁当然也看到了弹幕的内容,这个时候也非常惊讶。

  这位大汉太史是真没想到,自己尚未完成的这部《史记》,竟然在历史上有如此之大的影响。

  竟然有这么多后世的皇帝们给司马迁求情!

  司马迁的身体激动得颤抖了起来。

  写史书的日子是孤单又寂寞的。

  为了防止暴露,司马迁甚至不敢让家里人知道,所有的事情都只能亲力亲为。

  司马迁就好像一个人孤独地行走在一条道路上。

  没有同行者,没有鲜花、掌声和鼓励。

  有的是随时都可能降临的死亡危机,有的是无处不在的危险,有的是任何时候都谨记于心的小心谨慎。

  司马迁甚至不知道自己历尽千辛万苦写出来的这本史书将来命运会是如何,不知道能不能流传下去。

  但司马迁还是做了。

  不单单是因为父亲司马谈的临终嘱托,更是因为一个史官的职责所在,一个华夏传人的骄傲所在。

  这一刻,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给了反馈。

  他们让司马迁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成功了。

  后世的所有人都知道《史记》,他们都相信《史记》,相信我司马迁!

  司马迁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原来,在未来,有无数人默默地跟随着我。

  原来,在未来,有无数人欣赏我的所作所为,敬佩我。

  原来,在未来,这么多的皇帝都因为我这本《史记》而受益,不惜放下皇帝的尊严向陛下求情!

  吾道不孤!

  司马迁这一刻,真正有了“朝问道,夕死可矣”的感受。

  他平静了一下情绪,对着汉武帝恭敬道:

  “所有《史记》的草稿都在臣的家中,陛下一看便知。”

  汉武帝直接大手一挥。

  “来人啊,立刻去给朕把那草稿找来!”

  很快,几本草稿被送到汉武帝的面前。

  得益于金幕带来的纸张革命,司马迁的《史记》原稿不再是厚厚的竹简,而是几本并不算如何沉重,写满字迹的书本。

  汉武帝翻开第一篇,看到了上面的标题。

  《五帝本纪》。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大殿中一片安静。

  所有人屏气凝神,注视着汉武帝一页页地翻动着这本《史记》初稿。

  一页,一页,又一页……

  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两刻钟(半小时)。

  众人脸上都露出了惊讶和疑惑的表情。

  汉武帝,竟然看了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停止阅读的迹象!

  刘据心中好奇到了极点,忍不住试探性地开口呼唤。

  “父皇,父皇?”

  汉武帝这才回过神来,身体一震,颇有些恋恋不舍地放下了《史记》初稿。

  大汉当然不是没有收藏史书。

  但……这还得从秦朝说起。

  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将六国所有的史书以及各种精华书籍都搜罗一空。

  只留一份在大秦咸阳城皇宫之中,剩余的全部都销毁了。

  这其实是秦始皇“书同文”理念的一种具体实施措施。

  然而,在秦朝灭亡后,项羽这个莽夫进了咸阳,放了一把大火!

  无数大秦搜集到的孤本,就此彻底消失在了华夏历史中。

  这里面,就包括了许多史书!

  那司马迁是怎么写《史记》的呢?

  大秦搜集的毕竟只不过是六国王室的珍藏,不可能将六国所有的书籍全部搜罗到手。

  司马迁就是通过自己的人脉,加上汉朝的藏书,再进行思考提炼,最终糅合起来成为《史记》。

  在《史记》出现之前,华夏从来就没有这种类型的史书。

  《史记》,开创了华夏历史记载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

  所以这本书才会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和《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所以,汉武大帝才会一看就沉迷了,整整看了半小时才在刘据的提醒中回过神来!

  汉武帝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落在了司马迁的身上,表情变得复杂。

  “司马迁,你这本《史记》,很不错。”

  听到这里,在场的众人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经过刚刚一番历朝历代皇帝们的弹幕轰炸,尤其是身为大汉老祖宗的汉高祖刘邦开口后,众人的态度基本都倾向于司马迁了。

  汉武帝这句话明显也是要大事化小的意思。

  汉武帝顿了顿,又接着问道:

  “你这本《史记》,会不会写本朝的事情?”

  听到这里,众人心中更是放松。

  都是老油条了,谁不明白汉武帝的意思?

  只要司马迁说不写本朝的历史,那这件事情也就过去了。

  写个前朝历史,真没啥。

  司马迁正色回答道:

  “按照臣的想法,本朝历史如此丰富精彩,焉能不写?”

  “当大书特书,一直写到今年才是!”

  听完司马迁这番话,所有人的表情都僵硬了。

  不是,这司马迁疯了吧?

  陛下给你台阶,你不下?

  本朝历史你也敢写?

  本朝这么多的政治斗争,这么多的暗地交易。

  这些要是都给你写出来了,大家怎么混?

  一瞬间,不仅仅是汉武帝,大殿中许多人也动起了想要弄死司马迁的念头!

  谁家没点黑历史?

  这要是被司马迁写出来了,按照之前金幕历朝历代皇帝的态度来看,那这一大家子可就要遗臭万年了!

  汉武帝的脸色也逐渐变得铁青。

  这位千古大帝突然想到,金幕中播放的东西,不会有些就来自于《史记》的记载吧?

  若非亲身经历这些事情,又怎么可能写的如此详尽!

  司马迁作为太史官,嫌疑巨大。

  这一来,导致汉武帝上盘点视频成为主角的罪魁祸首,真有可能就是司马迁!

  汉武帝又一次动了杀心。

  《史记》写得多优秀出彩,汉武帝的杀心就有多重!

  太子刘据急坏了。

  这司马迁简直是个老古板,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

  你就退让一下,表面上说不写,自个回去在家偷偷写也行啊。

  眼看着汉武帝就要发火暴怒,刘据突然福至心灵,说出了一番话。

  “父皇,惩罚司马迁并无意义,金幕中的弹幕足以说明,《史记》早已经在其他世界线中传播千百年了!”

  这句话让汉武帝的身体又是一震。

  对啊,怎么忘了这件事呢?

  就算现在把司马迁杀了,又有何意义?

  《史记》早就已经在历史上传播开来了。

  金幕中所有时间点位于汉武帝之后的历朝历代皇帝,怕是早都看过《史记》了。

  汉武帝再去封杀这本书,无非也就只能在自己这条世界线上断绝《史记》的传播……

  不,不对。

  将来的皇帝们若是有兴趣,完全可以通过金幕,从其他朝代的皇帝们手中兑换到《史记》!

  就在汉武帝想到这里时,他下意识抬头看了一眼金幕。

  这时候的他才发现,金幕中不知道何时多出了几条提示。

  【系统提示:明太祖朱元璋上传了《史记》,所有用户均可进行兑换,价值:一万两。】

  【系统提示:汉高祖刘邦兑换了《史记》。】

  【系统提示:秦始皇嬴政兑换了《史记》。】

  汉武帝:“……”

  好嘛,这下子不单单是后面的世界线有,就连老祖宗刘邦和秦始皇的世界线也有史记了!

  汉初世界。

  刘邦翻着手中的《史记》,才看了一会,表情就凝固了。

  这位汉高祖猛然抬头,用最快的速度发出一条弹幕。

  【汉高祖刘邦:刘彻,这司马迁是个前无古人的大才,你不准杀他,更不准阻挠他!否则,老子不认你这个后代了!】

  汉武帝:“……”

  这一刻,这位千古大帝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紧接着,是秦始皇的弹幕。

  【秦始皇嬴政:你们不早说,让朕隔了这么多年才看到《史记》!】

  汉武帝沉默良久,叹了一口气,看向司马迁。

  “你,还想要继续写《史记》吗?”

  司马迁闻言,心中顿时浮现希望,忙道:

  “臣愿意用毕生精力,写出这本《史记》!”

  汉武帝点了点头,然后抬头看向金幕。

  “朕要兑换一本《史记》!”

  下一秒钟,金幕中射出一道金光,落在汉武帝面前。

  等金光散去,一本完整版《史记》就这么出现在西汉世界中。

  汉武帝拿起这本《史记》,对着司马迁道:

  “你拿去吧,这能减少你很多的工作量。”

  司马迁大喜过望,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臣,多谢陛下洪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