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陷入了辩证状态
作者:妃玺   踹翻龙椅后,满朝文武跪求她登基最新章节     
  那年纪大的老者面色凄苦:“你真以为是这件事吗?”

  “之前满门抄斩,诛九族的人家,有人收尸照样不会被发落,还能落得个仁义的称赞。”

  “祸害了皇子的人家也一样。”

  “怎么到秦王这里就不行了?”

  “何况,我们只是收了国公府的尸,没有管宣平侯,皇上还不至于持续迁怒,否则,天下读书人都得喷他残暴。”

  年轻人一愣,状是想到了什么,微微一哆嗦,“那是为什么?”

  “难道是……”

  老者呵呵:“还能是什么,你自以为聪明,想着弄个外室出来,再带回来两个孩子就没事儿了?”

  “当皇家都是傻子吗?”

  “上面显然已经查到了那两个孩子的问题……”

  年轻人牙齿发颤:“那那那……现在……”

  老者:“还能怎样,继续在帝都城生活吧,孩子,你就捧着些,毕竟收了人家那么多东西,将两个孩子养大就成了。”

  “别的就不要想了。”

  “听懂没有?多捧着……就不要太成才。”

  真怕不说明白,这个傻儿子还尽心尽力的去培养。

  到时候太成才了,恐怕这一大家子都得搭进去。

  所以说,做人不能贪啊!

  他们家本来是荣国公府出了五服的旁支,早就自己独立一宗了。

  平日里更是没什么来往,没有任何交集。

  正因为这样,才会被荣国公府选中。

  自己这蠢儿子经不住好东西的诱惑,拿了东西就答应了下来,接受了荣国公府的一双儿女,才不过三岁。

  荣国公府虽然公中亏空,私人财产又被贼人搬空,但实际上手里也能拿出来一点的。

  每个人身上都还有一套拿得出手的衣服首饰。

  凑一凑,养大两个孩子还是没问题的。

  对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的确是一大笔财富。

  何况,荣国公府的媳妇们还有娘家,哪怕就是没国公府显赫,也不会家家都缺银子。

  总之,他们家就是拿到了一大笔银子,还有一箱子首饰,以及两家铺子做“抚养费”。

  虞婔的人自然已经查到了,那个所谓的外室,其实就是荣国公府给那个女孩找的乳娘。

  那个男孩是临时塞过去的,然后被这家人抬回了家。

  只能说,这人啊,连个掩饰都没有,不怪他们查到啊!

  要说,重新找个女人,在外面将孩子养一段时间,当成外室抬回去还差不多。

  那个乳娘,非要留下来的话,直接从人牙子手里买也行啊!

  毕竟荣国公那些日子遣散了不少下人,也可以重新雇佣,或者悄悄养在家里几年不露脸。

  哎,这人不是英雄,更难过没人管。

  那家人的儿子竟然真的和乳娘滚床单,有了夫妻之实,哪里还挡得住乳娘的枕边风?

  留下这么多破绽怪谁呢?

  能让他们在帝都过日子都是心善了,怎么可能让他们离开?

  至此,秦王的痕迹也会逐渐抹去,那个很突兀的天牢牢房也被萧景带着人恢复了。

  毕竟是秦王用的东西,里面一些东西还能换些银子,比如那一套套茶具,把玩的东西等等,还都不便宜。

  被萧景抽取了一部分赏给了狱卒们。

  剩下的都交给了虞婔。

  虞婔看了也有些哭笑不得,这些莫名其妙的银子还挺多的。

  谁敢信,秦王妃身上竟然带了一大叠银票,整整五十万两。

  不知道偷偷变卖了秦王府多少东西。

  所以,秦王妃是打算跑路的吗?

  这总不能是为了到皇陵还能过好日子,拿来赏人的吧!

  就是太多了,原本去送秦王的护卫队不敢私吞,辗转也送到了虞婔手里。

  最终虞婔让红鲤去了一趟,将秦王妃身上精美的首饰等等都取走了,还有王妃那些心腹,秦王的心腹……不得不说,收起来也是一大笔。

  然后拿出了一万两,给一百人的护送队伍,一人赏了一百两。

  不错啊,这些人没有私吞,可见风气还是好的。

  本来嘛,秦王在他们面前被杀,还是要获罪的。

  遇见虞婔,不仅没有惩罚,还有赏,一个个内心也是有些劫后余生。

  庆幸吧,盛昌帝没有想起他们,不在意这些细节,不然……一个个都得吃瓜落。

  秦王府有专人抄家,不操心,反正又是大批大批的东西送进了宫,入了盛昌帝的私库。

  这一番举动,让靖王更加安静了,骁王也不敢动了,虞婔满意的暂时先放下这两只。

  这时,贡院那个大工程,在沈家转运的材料下,已经干得热火朝天。

  才真正确定,布局是真的有些变化了。

  特别是排号舍的五谷轮回之所,是真的挪远了。

  而且据说会有专人看守,专人即时打扫,以后终于不会再有臭号这么一说了。

  文武百官也忙得很,被虞婔指挥得团团转,也被丞相给安排得忙里忙外。

  对于考试的细节等等,直接去落实准备。

  另外,关于考题,虞婔特意请了一些大儒和国子监的夫子一起商讨。

  从接进宫开始,就与世隔绝了。

  提前就说明,会在宫里吃住,有专人伺候,不能外出,不能见外人,直到考试结束。

  这些人是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被宫里派来的人接走的,都知道干什么去了,代表身份地位和名望都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对于这些人,大众也是认可的,觉得他们足以承担出题的重任。

  就是一些死对头不承认,暗中嫉妒吐槽,但是不影响什么。

  宫里也传出一些话,让他们赶紧精进学问,下次再有这样的事,说不定就能轮到他们了。

  这话一出,好多人都备受刺激,还真的激发了很多人的上进之心。

  认真学习精进的人多了,沽名钓誉,吹嘘的人就少了。

  社会就能更加的美好了。

  宫里,专门划了一个院落给这些出题的人住,伺候的人都千挑万选。

  而且,这些伺候的人也不能随便出去,随便接触别人,看管极为严格。

  还好虞婔能指挥得动禁卫军,并且都还很忠心,对于这种严加看管简直得心应手。

  而且,一般名望高,学问好,经过了人品考验的大儒,也不会太过刁难下人。

  以至于安排好就不容易出事。

  但是,在出题的内容方向上,反而陷入了苦难。

  因为虞婔提出的内容方向,大儒们都觉得闻所未闻,而且,都认为只考实践,不考书本知识,到时候还有谁会认真读书?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竟然陷入了辩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