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封广陵伯,崇祯一石三鸟!
作者:楚南风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最新章节     
  崇祯踏入户部,方岳贡慌忙带一群户部官员,出来迎接。

  跪地道:“不知陛下驾临,臣有失远迎,请陛下恕罪。”

  “方尚书,诸位爱卿,快平身吧。”

  “臣遵旨。”

  方岳贡急忙带众人起身。

  “方尚书,带朕去宝泉局,朕要看银元。”

  崇祯单刀直入。

  今日大捷,杀敌甚多,缴获甚多,崇祯需要大量银元,犒赏将士。

  “臣遵旨。”

  方岳贡急忙走在前边,带路。

  崇祯突然停住,回身:“方正化。”

  “内臣在。”

  “速宣范首辅、邱次辅、吏部尚书李遇知、左中允李明睿,朕有要事安排。”

  “内臣遵旨。”

  方正化急忙带人去传旨,崇祯则随方岳贡走进宝泉局。

  崇祯一路走,一路惊讶。

  这铸钱的地方,规模并不比工部的兵器局小多少。

  眼前矗立的一个大机械,20几个人一起拉动,“咣咣咣......”不停砸在一块长方形的铁碾盘上,把崇祯深深震住了。

  “方尚书,这是什么?”

  “陛下,这是冲床。”

  “冲床?”

  “陛下,这个铁碾子,四四方方,模样像床。上面的铁碓砸下来,有砸床的意思。”

  “但砸床不好听,大家就叫冲床。”

  “宝泉局铸造银元,就是用这个冲床,采用冲压的方式铸造。”

  崇祯以为,银元是用模型制造的。谁知道,大明就有这种冲床。

  “陛下,为了快速铸造银币,工匠们就想了这个法子。冲床比模具浇筑更快、更方便。造出来的银元,质量更标准。”

  “咱们先把银子炼化,按比例加入百分之十的铜、百分之一的锡,先制成银元厚度的银合金板。”

  “比模型那就是直接把模型刻在铁碓上,用模型砸。

  “然后,在这个重达1000公斤的铁碓上,雕刻银元的印版。”

  “这样,每砸一下,便可铸造50枚银元。再交由户部工匠打磨,去边,由核验员检验,就是银元成品。”

  “打磨剩下的边角料、残缺料,再统一回炉,炼成新的银板,又可继续冲压银元,一点不浪费。”

  ……

  崇祯听得连连点头,“方尚书,这银元,一日产量多少?”

  “陛下,这久民工多,每台冲床,昼夜不间断操作,一日便可铸造银元2万枚。”

  “户部已扩建银元冲床3台,每日可铸造银元6万枚。”

  崇祯感叹,人工冲压,或许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办法。

  “方尚书,这个铁碓要几人操作?”

  “陛下,装上滑轮,至少20人。八班轮换,每班一刻钟,就需要160人。”

  崇祯摇头,“方尚书,你好好研究一下,是否把通惠河的水引过来,做一排水车,用水车带动铁碓,省人、省力、速度又快。”

  方岳贡眼前一亮:“陛下,臣尽快研究。”

  崇祯叹息一声:“方尚书,再新增两台冲床。务必把产量提高到每日十万枚。”

  “朕这几日发赏银,银元严重不足,还要用银锭代替。”

  “可知道,银元一个重5钱,一两银子可造两个银元。”

  “发银锭,损失了铸币税,朕心疼呐。”

  方岳贡愧疚道:“臣遵旨。”

  “不过,请陛下勿忧。”

  “李尚书跟臣说了,兵部好多将士领到银锭,都抢着要换银元。”

  “臣也不舍昼夜,催促工匠尽快制作银元。”

  崇祯点点头,“为今之计,只能这样了。”

  “方尚书,宝源局,也是这般铸造银元?”

  “陛下,宝源局主要负责制造铜钱。用的,也是人工冲压的法子。”

  崇祯叹息一声:“也罢,铜钱也是紧俏货。”

  “方尚书,现在户部,有多少银元。”

  “陛下,大约100万银元。”

  “啊......有这么多?

  “陛下,工匠们日以继夜,一刻不敢停歇。”

  “前段时间,结余一部分,这几日又新铸了三十多万枚。”

  “好......方尚书未雨绸缪,甚合朕心。”

  正说着,范景文带着邱瑜、李遇知、李明睿进来了。

  崇祯要安排部署的大事,终于上场了。

  “方尚书,去密室。”

  很快,方岳贡带着一群大臣,走进一间密室。

  方正化带人,警惕警戒。

  “诸位爱卿,你们都是朕的忠臣,大明朝的肱骨之臣。”

  “朕今晚把你们请来,是要商议一件事。”

  大家看崇祯一脸认真,不免都有些紧张。

  “陛下,何事?请明示。”范景文接过话道。

  “朕打算,封吴襄吴提督广陵伯。”

  (吴襄,祖籍高邮,隶属广陵郡)

  “啊......广陵伯?”

  众臣一惊!

  “陛下,吴提督未立尺寸之功,突然封伯爵,恐将士怨愤不服。”吏部尚书李遇知忧虑道。

  崇祯摇摇头,严肃道:

  “李尚书,此番攻破贼营,解京师之围,吴三桂功劳极大。”

  “可吴三桂已经封平西王,封无可封。”

  “朕估摸着,就封吴襄广陵伯。如此一来,让天下人知道,朕的天恩浩荡,并不负吴家。”

  “吴三桂父子感恩戴德,必为朕剿贼杀建奴,再立功勋。”

  ……

  崇祯说得有理有据,胸怀坦荡。

  可是,知兵的首辅范景文,依然犹豫、不安。

  “陛下,既然这么说,臣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夷丁突骑和关宁军,与朝廷三大营、戚家军,还是有区别的。”

  “关宁军世代居关外,全是辽人,均是坚甲利刃壮马,吴家、祖家、李家……各族间互相联姻,盘根错节。刀插不进,水泼不进。”

  “以往大军平辽,关键时总是各为隶属,各自为战,往往被建奴各个击破。”

  “夷丁突骑,更是吴三桂的家丁私将。只认吴三桂,不认大明。”

  “此番封王,又封伯,臣担心助长关宁军骄兵悍将的气焰,形成国中之国、尾大不掉之势。”

  ……

  范景文说完,邱瑜、李遇知、方岳贡、李明睿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啊!

  崇祯却轻轻一笑,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

  “诸位爱卿,勿忧也。”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朕不是开国皇帝,没必要做这样的事。太子贤明,甚于朕,更不惧将来。”

  “朕不为尧舜,当为始皇帝、汉光武帝、唐太宗,朕誓言:绝不杀功臣,绝不负功臣。”

  “除非,是反贼、叛臣。”

  “现如今,流贼虽撤,但仍据有关中、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大部。辽东之地,也尽数归建奴所占。”

  “目今情势,远未到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时。”

  “大明功臣将士,朕必待之以厚,不管是流贼、蒙古、建奴……只要归顺朕,只要不伤害朕的子民,朕均可一体纳之,一视同仁。”

  “朕此番封吴襄广陵伯,当下之时,一可激励吴三桂、激励关宁军,三可收吴襄、吴家忠心,三可杨朕的美名,可谓一石三鸟。”

  “总之,为国为民,利大于弊。”

  “呵呵……至于元辅担忧的吴三桂家丁家将、辽东军军阀集团之远忧,朕心里,也早有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