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和珅是谁?
作者:彭化食品   我是秦二世扶苏最新章节     
  朝堂上一片寂静,众大臣们都屏住呼吸,等待着嬴政的回应。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只有那轻微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众人内心的紧张与不安。整个朝堂沉浸在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之中,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嬴政闻言,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将手中的奏折重重地拍在龙案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吓得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圣颜。

  “哼!这些灾民真是不知好歹!朕开仓放粮,救济他们,他们竟敢如此回报朕!”嬴政的声音充满了愤怒和威严,在朝堂上回荡。

  李斯心中一凛,但他仍保持着镇定,再次躬身说道:“陛下息怒。此事或许另有隐情,那些灾民本就生活困苦,流离失所,可能是受到了一些不法之徒的蛊惑,才会做出这等错事。陛下圣明,还请陛下明察。”

  嬴政沉默片刻,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神色,随后缓缓说道:“李斯,你所言不无道理。但此事绝不能姑息,必须严查到底!传朕旨意,命当地官员立刻彻查此事,务必将那些作奸犯科的灾民绳之以法,同时也要揪出背后的主谋,如有官员徇私舞弊,一并严惩!”

  “遵旨!”李斯连忙应道。

  这时,一位老将站了出来,他身材魁梧,满脸胡须,声音洪亮地说道:“陛下,老臣以为,此事不仅仅是要惩治那些灾民,更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函谷关外灾民众多,若不能妥善安置,恐怕日后还会生出更多事端。”

  嬴政看向这位老将,微微点头道:“爱卿所言甚是。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安置这些灾民?”

  老将沉思片刻,说道:“陛下,可在函谷关外划定一片土地,组织灾民进行开垦耕种,让他们能够自给自足。同时,派遣官员对他们进行教化,让他们明白陛下的恩泽和朝廷的法度。如此,既能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又能稳定地方秩序。”

  嬴政听后,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说道:“此计可行,但需要妥善安排,确保各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李斯,此事交由你去督办,务必办好。”

  李斯心中叫苦,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应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

  朝会继续进行着,大臣们又就其他政务进行了禀报和讨论。而嬴政的心思却始终放在函谷关外的灾民问题上,他深知,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到整个大秦的稳定和繁荣。

  随着朝会的进行,嬴政独自坐在龙椅上,望着的朝堂的文武大臣,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忧虑。他深知,治理天下并非易事,每一个决策都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福祉。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才能让大秦帝国长治久安,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他手中紧握着一份奏折,微微皱起的眉头显示出他内心的不悦。此刻,他将手中的奏折拿起,目光如炬地看向下方的冯去疾,声音低沉而威严地说道:“冯去疾,粥棚的粥里掺了沙子。查的如何?”

  冯去疾身着官服,面容略显疲惫,但眼神中依然透露出坚定和谨慎。他向前迈出一步,微微迟疑了一下,然后抱拳躬身道:“陛下,已经查出了幕后之人是谁。只是事出蹊跷,臣觉得其中或许另有隐情,想进一步查清楚再回禀陛下。”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和谨慎,生怕自己的回答会引起嬴政的不满。

  嬴政听后,脸色更加阴沉,他猛地将手中的奏折扔向冯去疾,奏折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啪”的一声落在冯去疾面前的地上。嬴政愤怒地说道:“被告已经招供了,你这审讯之人还在给被告开脱?”他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犹如阵阵惊雷,让在场的大臣们都不禁心头一颤。

  冯去疾连忙俯身捡起奏折,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双手捧着奏折,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这也是臣疑惑的地方,长安路不缺钱不缺粮,怎么会做出如此下作的事情。”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困惑和不解,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嬴政冷哼一声,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说道:“先看奏折。”随后,他又转向众人,问道:“公子扶苏开设的粥棚可有作奸犯科的案例?”

  这时,蒙毅从队列中站了出来。蒙毅身材挺拔,面容英俊,眼神中透着一股英气。他神色庄重地抱拳说道:“公子扶苏开设的粥棚因为掺了沙子,灾民每天只能勉强果腹不被饿死。”他的语气平稳,但话语中的内容却让人感到震惊。

  冯去疾听后,快速地翻看手中的奏折,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惊讶。突然,他拍手道:“高,实在是高!”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大悟的神情,但又夹杂着一些复杂的情绪,让人难以捉摸。

  李斯见状,心中充满了好奇,他走上前从冯去疾手中接过奏折,仔细地看了起来。看完后,他的脸上也露出了疑惑的表情,皱着眉头说道:“殿下的手段确实不同凡响,只是这奏折里提到的和珅是谁?”他的目光在朝堂上扫视了一圈,希望能从其他人那里得到答案。

  文武大臣们纷纷接过奏折传阅,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大臣们交头接耳,脸上都充满了疑惑和不解。“这是挖空心思,想不出来这个赈济灾民的朝廷官员和珅是谁。”一位老臣摇着头说道。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混乱和困惑之中,大家都在猜测这个神秘的“和珅”究竟是何许人也,而这一切又与公子扶苏的粥棚事件有着怎样的关联。宫殿内的气氛变得愈发紧张和神秘,仿佛一场巨大的谜团正等待着被解开。

  秋风瑟瑟,落叶飘零,在那昏暗的宫殿之中,李斯身着庄重的官服,眉头紧锁,手中紧紧攥着扶苏的奏折。他缓缓踱步至殿中央,停下脚步后,猛地扬起手中的奏折,大声道:“殿下此举,实乃用心良苦啊!殿下故意给灾民的粥里掺入沙子,这并非恶意之举,而是有着深远考量。殿下是要让灾民仅仅活着,不至于饿死,而不是让这些灾民吃饱后去胡作非为。”

  李斯的眼神中透露出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扶苏此举的疑惑,又有一丝敬佩。他微微颤抖的手显示出内心的波澜,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与不解:“殿下啊,您可知此举会引来多少非议?那些灾民又会作何感想?”

  此时,李斯仿佛看到了灾区那悲惨的景象,无数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排着长队,等待着那掺杂着沙子的稀粥。他们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与渴望。而扶苏,这位仁慈而又睿智的殿下,正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他的脸上满是坚毅与悲悯。

  李斯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继续说道:“殿下,您的这份苦心,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呢?但臣相信,您的决策定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百姓的长治久安。”他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带着一种坚定的信念。

  秋风依旧呼啸着,吹得宫殿中的帷幔轻轻飘动。李斯望着手中的奏折,陷入了沉思。

  片刻后,李斯微微抬起头,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缓缓开口道:“殿下这一做法,虽在当下可能引起诸多争议,然从长远来看,实乃睿智之举。若灾民皆吃得太饱,恐生怠惰之心,亦或聚众滋事,为祸一方。而如今这掺沙之粥,恰能让他们在生存边缘挣扎,从而激发其求生之欲,勤勉劳作,重建家园。”

  他踱步至窗前,看着窗外那阴沉的天空,仿佛看到了灾区那艰难的景象。“殿下之仁慈,并非一味给予,而是在困境中引导百姓自救。这掺沙之粥,看似无情,实则蕴含着对百姓最深沉的关怀。”李斯的语气中多了几分感慨,心中对扶苏的敬佩之情愈发浓烈。

  此时,宫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位侍从匆匆而来。“李大人,陛下有请。”李斯微微颔首,整理了一下衣衫,拿着扶苏的奏折,迈着坚定的步伐向陛下的寝宫走去。他深知,此次面见陛下,定要为扶苏的决策据理力争,让陛下明白扶苏此举的良苦用心。

  在前往寝宫的路上,李斯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那些受灾的百姓,想起了扶苏那坚定的眼神,也想起了自己肩负的重任。他暗暗下定决心,无论面临何种压力,都要为了江山社稷,为了百姓的福祉,勇敢地站出来。

  当李斯来到陛下寝宫时,他深吸一口气,恭敬地行礼。陛下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李斯上前一步,双手呈上扶苏的奏折,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殿下之举,实乃为了国家之稳定,百姓之安宁。请陛下明察。”陛下微微皱眉,接过奏折,仔细阅读起来。良久,陛下抬起头,眼中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李斯,你所言可有道理?但扶苏此举,确实让朕有些意外。”李斯连忙回道:“陛下,殿下之智慧与仁慈,臣深信不疑。这掺沙之粥,虽看似不妥,却能在灾时起到关键作用。”陛下沉默片刻,最终微微点头。“也罢,朕便听听你的解释。”李斯心中一喜,开始详细地阐述扶苏此举的深意和必要性。随着李斯的话语,陛下的神色逐渐缓和,似乎也开始理解扶苏的用心。宫殿中,李斯的声音回荡着,为这个艰难的时刻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陛下静静地听着李斯的阐述,手指轻轻敲打着龙椅的扶手。待李斯说完,宫殿内陷入了一片沉寂。

  许久,陛下缓缓开口:“李斯,你所言确有几分道理。扶苏之用心,朕亦有所感。然此事关乎百姓,不可轻忽。”陛下站起身来,踱步至窗前,望着远方那片受灾的土地,神色凝重。“朕需亲自前往灾区,一察究竟。”

  李斯心中一惊,连忙说道:“陛下,灾区之地,状况复杂,恐有危险。陛下万金之躯,不可轻易涉险。”陛下微微摇头,目光坚定:“朕若不亲往,如何能知百姓之疾苦?如何能明扶苏之举是否得当?”

  于是,陛下带领一众侍从,踏上了前往灾区的路途。一路上,所见皆是破败之景,百姓们流离失所,饥寒交迫。陛下的心中满是怜悯,更加坚定了要查明真相的决心。

  当陛下来到灾区,看到那长长的领粥队伍时,心中感慨万千。百姓们虽然面容憔悴,但眼中却依然有着对生活的希望。陛下走近粥棚,看着那掺杂着沙子的粥,陷入了沉思。

  此时,一位老者走上前来,跪倒在地:“陛下,吾等深知这粥中有沙,然吾等亦明白,这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活下去。殿下之仁慈,吾等铭记于心。”陛下扶起老者,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百姓们能如此理解,朕心甚慰。”

  经过一番视察,陛下对扶苏的做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回到宫中,陛下召集大臣,郑重地说道:“扶苏之举,虽初看不妥,然实则是为了百姓的长远之计。朕决定,支持扶苏之决策,并下令全力救灾,帮助百姓重建家园。”

  自此,在陛下的支持下,灾区的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扶苏的智慧和仁慈,也在百姓中传为佳话,为这个动荡的时代带来了一丝温暖的希望。

  随着陛下的一声令下,整个朝廷都行动了起来。各级官员纷纷奔赴灾区,带去了更多的物资和援助。

  李斯站在朝堂之上,心中满是感慨。他看着陛下坚定的神情,深知这场灾难将成为国家变革的契机。他再次回想起扶苏的奏折,那上面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充满了力量。

  在灾区,百姓们得知陛下的决定后,无不欢呼雀跃。他们感受到了国家的关怀和希望,更加坚定了重建家园的信心。那些曾经对掺沙之粥有所怨言的人,也渐渐理解了扶苏的良苦用心。

  在朝廷中,李斯也在为国家的未来谋划着。他与其他大臣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旨在加强国家的治理,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他们以扶苏的事迹为榜样,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岁月流转,那场灾难渐渐成为了历史。但扶苏的智慧和仁慈,以及陛下的果断决策,却永远铭刻在了百姓的心中。这个国家在经历了磨难之后,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繁荣。而那掺杂着沙子的粥,也成为了一个传奇,提醒着后人在困境中要保持冷静,寻找智慧的解决方案。

  金碧辉煌的皇宫之中,夕阳的余晖透过雕花的窗户洒在地面上,为整个宫殿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芈华身着华丽的服饰,她那如墨的长发盘成精致的发髻,几缕发丝垂在脸颊边,更显温柔婉约。她那明亮的眼眸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静静地吩咐着宫人:“去请陛下前来,本宫要与陛下一同用晚膳。”

  嬴政,这位威严的帝王,整日忙于政务,身影在堆积如山的奏折和紧张的朝堂议事中穿梭。夫妻两人已许久未能好好在一起用膳了,这难得的时光让芈华格外珍惜。

  当嬴政在宫人的引领下步入膳厅时,芈华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她起身相迎,微微福身道:“陛下,您来了。”嬴政看着芈华,眼神中闪过一丝温柔,微微点头,在主位上坐下。

  丰盛的菜肴摆满了桌子,色香味俱佳。芈华轻轻挥了挥手,示意侍女给嬴政夹菜。侍女们动作轻柔,小心翼翼地将美味的菜肴夹到嬴政的碗中。一时间,晚膳的气氛其乐融融,仿佛外面的喧嚣都被隔绝在了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之外。

  嬴政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感慨道:“皇宫之中,寡人忙于政务,不能时常陪伴你左右,真是委屈你了。”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愧疚,手中的筷子微微停顿。芈华放下筷子,她那美丽的脸庞转向嬴政,眼神中满是深情与理解。“妾身能得到陛下的宠爱已经很知足了。陛下心系天下,妾身又怎能因一己之私而抱怨呢?”她的声音轻柔婉转,如同山间的清泉流淌。

  嬴政嘴里咀嚼着食物,再次停顿了一下,然后缓缓说道:“扶苏长大了,是要他给寡人分担一些担子了。”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儿子的信任。芈华心疼地看着嬴政,那眼神中满是关切。“陛下,您辛苦了。但后宫不得干政,妾身只能在心中默默为陛下和扶苏殿下祈祷。”她微微低下头,双手轻轻交叠在身前,尽显端庄贤淑。

  晚膳在温馨的氛围中继续进行着,这短暂的时光对于嬴政和芈华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在这皇宫的角落里,他们暂时忘却了外面的纷扰,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与幸福。

  晚膳过后,嬴政起身,轻轻握住芈华的手。芈华微微一怔,抬眸望向嬴政,眼中满是惊喜与温柔。

  嬴政看着芈华,轻声说道:“陪寡人走走吧。”芈华点头应允,两人缓缓走出膳厅,步入皇宫的花园之中。

  花园里,百花盛开,五彩斑斓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芬芳。嬴政与芈华并肩而行,他们的身影在花丛中若隐若现。

  嬴政微微叹息道:“这天下之大,事务繁多,寡人时常感到疲惫不堪。”芈华紧了紧被嬴政握住的手,柔声道:“陛下为了天下苍生,劳心劳力,妾身敬佩不已。但陛下也要保重龙体,莫要太过劳累。”

  嬴政停下脚步,凝视着芈华,眼中满是深情。“有你在身边,寡人心安许多。”芈华脸颊微红,低下头道:“妾身愿永远陪伴陛下左右。”

  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嬴政伸手轻轻拂去芈华额前的发丝,微笑道:“寡人定会守护好这天下,让你和百姓们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芈华眼中闪烁着泪光,她深知嬴政的责任重大,也明白自己无法为他分担太多政务上的压力,但她愿意在他疲惫的时候,给予他温暖和安慰。

  他们在花园中漫步了许久,直到夜幕降临,繁星点点。嬴政和芈华才缓缓回到寝宫,这一天的温馨时光,将永远留在他们的心中。

  宁静的寝宫之中,柔和的烛光摇曳着,为整个房间披上一层温暖的光晕。嬴政坐在榻上,脸上难得地露出愧疚之色。他微微叹息道:“寡人日夜操劳政务,身体已经大不如以前了。”嬴政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那威严的面庞上也多了几分沧桑。

  芈华缓缓走到嬴政身边,她那如瀑的长发轻轻垂落在肩头,美丽的眼眸中满是怜爱。她伸出纤细的手指,温柔地抚摸着嬴政的头发,轻声道:“陛下还是壮年,都有白头发了。”芈华的语气中充满了心疼,她看着嬴政,眼神中满是关切。“可臣妾一点都帮不上忙了。”芈华说这话时,目光中带着一丝无奈,她欲言又止,片刻后,鼓起勇气道:“臣妾斗胆请陛下早日能给扶苏名正身份。”

  嬴政微微一愣,随后大手一摊,无奈地说道:“寡人给他,他力辞。”嬴政的语气中既有对扶苏的赞赏,又有一丝无奈。

  芈华轻轻拽下嬴政的一根白头发。嬴政眉头一皱,心中涌起一丝不悦,但看到是芈华,那丝不悦瞬间消散。也只有芈华可以这样,换成其他嫔妃,直接可以拉出去杖毙了。芈华看着嬴政龇牙咧嘴的表情,连忙道:“是不是臣妾弄疼陛下了?”她的声音中满是紧张和愧疚。

  嬴政从芈华手中捏住一个白头发,微微摇头道:“无妨。那个芈萱怎么样了?”

  芈华微微思索,然后道:“臣妾查了族谱,又旁敲侧击了这个芈萱,楚国王族的一些规矩和秘闻,她都知晓。还有……”芈华吩咐侍女拿来蜡烛。烛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芈华让嬴政看自己身体某几处标记,嬴政借着烛光,看到是几个特别的图案。那些图案犹如神秘的符文,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芈华轻声道:“只有王族血统的男子和女子才会有这样的标记。”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庄重,眼神中满是对家族传承的敬畏。嬴政凝视着那些图案,陷入了沉思。在这宁静的寝宫中,烛光映照着他们的身影,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