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妈果然没看错你
作者:花四海   穿书50,别人囤米我囤钱最新章节     
  1960年的大年三十是1月27日。

  市文化局在58年的大“跃进”时,为了解决妇女就业问题,成立了刺绣辅导班。

  在田慧珍的引荐下,周母于1月初被聘请到市文化局做顾问,指导刺绣辅导班的成员完成各类图形复杂的刺绣,每周的一、三、五上班,工资为43元\/月。

  这份工作,周母非常喜欢,为了感谢田慧珍,她到处找人换布票,给江嘉诚做了不少的过年新衣......

  周荣调到工商局后,不能像在服装店上班时随心所欲的翘班了,每天都得准时到单位报到,有时还要陪领导加班,没空回周家湾过年。

  周家华和周家富现在是个小领导了,年底大会小会轮流开,还要为来年的跃进计划做准备,忙的不行,也没时间回周家湾。

  周父周母都有工作要忙,孩子们的假期又不好安排,便决定今年仍在城里过年,并提前和大家约好,在周荣家吃年饭。

  周父作为肉联厂的职工,春节期间可以分到6斤猪肉,厂里发供应票证,职工自己到厂里分布在城区大街小巷的猪肉销售网点,凭票购买。

  周父心疼自己的孩子,把肉买好后,交代周家广吃年饭的时候全做了,好给大家解解馋,过个开心年。

  年底,居委会按照每家的人口多少,发了些年货供应券。

  凭供应券能买些花生米、金针菜、木耳、莲藕、冬笋、瓜子、鸡、鸭、鱼、猪肉等,配给的数量很少,只够一餐的份额。

  孩子们吃着瓜子、花生,看着平日难以吃到的菜,一盘盘的端上桌,欢喜不已,说他们最喜欢过年了......

  谢翠莲、陈茉莉分别在59年的8月和11月,各生了个儿子。

  钢厂和铁厂是市里的重点工业单位,供给暂时没受影响,周母只在两人坐月子时搭把手,之后孩子交由哺乳班的人照看。

  为了感谢周母两次尽心照顾自己的月子,陈茉莉在吃年饭前,给了周母一个28元的红包,还把自己找同事换的几张粮票、糖票和一张自行车购货券送给了她。

  周母接了那张自行车购货券,其他的不要:“你工作辛苦,还要照顾两个孩子,把钱和粮票、糖票都自己留着,想吃什么,就去买。

  你爸每次出门都要走半天的路,有个自行车方便,这张自行车购货券我收了,谢谢。”

  陈茉莉:“这有什么好谢的,与您和爸的付出相比,我做的这点事微不足道。

  您把钱拿着,家富的工资涨了一点,我们不缺钱用,您和爸住在肉联厂,我们尽孝心的机会不多,只能用这点钱表心意。”

  周母收下了钱,笑道:“好孩子,妈果然没看错你。”

  谢翠莲攒的票,全部换成物资寄回了谢家村,她没东西送给周母,见陈茉莉给了28块钱,她也按照这个数额包了个红包给周母。

  周母没有拒绝,孩子的孝心不能只是喊口号,需要一定的物质体现,自己虽不缺钱,但能把这些钱攒起来,等孩子们有困难的时候,能帮衬一二,也能用于养老。

  千有万有,不如自己有;儿有女有,瞒着一只手。

  人心是会变的,尤其是各家的孩子长大,花钱的地方多,生活压力大,自己和孩子爹要是不能“自保”,就会成为大家的累赘,被人嫌弃。

  周母不想因为钱财的事,和自己的孩子闹别扭,多攒点养老钱,不看人脸色,老年生活才能体面......

  谢家村去年的夏收和秋收都不理想,村里目前都是靠野菜、红薯充饥,谢老汉因为营养不良,患上了浮肿病。

  谢金海前段时间给谢翠莲写信,说年后想带谢老汉进城看病,把病治好了再回去。

  钢厂就一间房,谢翠莲收到她大哥的信后,很是为难。

  她爹要是有个好歹,她会愧疚一辈子,但大哥和爹要是来了,又没地方住。

  谢翠莲见周家广还在炒菜,就把周荣拉到房间,将自己的难处告诉她,并找她讨教主意。

  周荣问:“你心里是有打算的,是吗?”

  谢翠莲讪讪一笑:“大姐不愧是我们家最聪明的人,知道我心里想什么。

  我爹得的那个浮肿病,在乡下治不好,我大哥说城里的医生厉害些,药品也多,定能让我爹康复。

  我那里住不下,他们要是进城,能不能在大姐家借助一段时间?”

  周荣:“不方便,你去外面给他们租房吧。”

  谢翠莲没想到周荣会直接回绝,商量道:“他们就治个病,顶多一两个星期就好了,哪个房东租房子,只租几天的?

  他们住在大姐这的一切花销,由我出。”

  周荣:“你大哥来了,绝对不会只住几天,他不仅会带你爹娘过来,他的老婆孩子,包括你二哥一家,都会一块过来。”

  谢翠莲惊诧的问:“不会吧?!他说只带我爹来治病,我二哥、嫂子、侄儿他们来干嘛?”

  周荣:“你大哥在信里有说乡下的灾情吗?”

  谢翠莲:“说了,他说村里的早稻和晚稻,收成很差,交完公粮就没了,公共食堂每餐只发一碗清的不能再清的野菜汤,和一个红薯,根本吃不饱肚子。”

  周荣:“你年前往家里寄过东西吗?有说家华升了主任,我和爸、四桂都换了岗位和单位的事吗?”

  谢翠莲:“你们的事我没说,只说了家华升职的事。

  我想着这是喜事,家华又是我爹的女婿,和他们说下,让大家跟着一起开心,我爹他们在村里也有面子。

  我前几个月往家里寄了些布料和钱,上个月寄的是一斤白糖,半斤木耳,几斤面条,还有点腊肉,是我攒了好久的票,还排了几天队,才买到的。”

  周荣:“这些东西,还有说家华升职的信,是你在收到你大哥的信之前寄的,还是之后?”

  谢翠莲:“之前。”

  周荣:“你寄的那些东西,都是紧俏货,有钱都未必能买到,你男人又升职了,不知情的,只会认为你在城里的日子过的非常好。

  再想想你爹、你哥他们在乡下过的什么日子,能不全家来投奔你吗?”

  谢翠莲:“啊?!我当时没想这么多,就想着今年不回去过年,老家又遭了灾,给我爹娘多寄点吃的,让他们补补身子。”

  周荣:“我不是有意要把你爹、你哥他们往坏处想,你想怎么补贴他们是你的私事,我无权过问。

  但我这人,你是知道的,我不爱惹麻烦,你爹娘哥嫂要是赖在我这里不走了,你说我是用扫帚赶他们,还是不赶?

  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他们要是来了,没有城里户口,就不能享受供应粮,凭你和家华的那点口粮,能养活那一大家子吗?”

  谢翠莲支吾半天,不知道怎么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