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文官点子多
作者:凌风独行   大宋风云最新章节     
  赵祯奉行崇文抑武的法门,朝堂上,多是些文官。

  对付流民起义,那些饱读诗书的文人们,提出很多别出心裁的法子。

  流民与盗寇,其实也都是些没饭吃的老百姓,稍加恩惠,给一点儿好处,他们就会接受招安的。

  大宋朝,几乎每一年都会有农民起义,不管声势有多浩大,朝廷都会想出法子,让他们归附。

  当农民起来闹事的时候,县府,州衙门甚至都不会出动兵马去镇压。

  有些州县,听说农民起义军来了,居然打开城门,让城内的老百姓,敲锣打鼓,把那些农民起义军接进来。

  然后,好酒好菜地招待一番。

  县官在大家酒足饭饱的时候,就会拿出些银钱来,和颜悦色地对大家说,朝廷特别理解,你们都是吃不起饭了,这才不得已闹一闹。

  现在,你们也闹得远近都知道了,官府跟你们一样,也都穷得耗子见到了,都得哭着走。

  摆在你们面前的,两条路,要么,你们到临近条件好点的地方,再去闹闹,让他们也给你们凑点。

  有时候,这么一劝,还真管用,那些老百姓,居然就静悄悄地回去做庄稼了。

  当然,如果说还没有达到闹的目的,就说,还想临近的州县看看。

  于是,州县当官的,就会敲锣打鼓的,把那些闹事的老百姓,又送出自己的辖地。

  这应该是比较温和的。

  老百姓更喜欢的方式,便是投军。

  遇着灾年,到处都是逃荒的老百姓。官府衙门就会在农民起义的时候,张贴出征兵的公告。

  境内吃不上饭的青壮年,与其拿起武器和官府干,倒不如去当兵,吃皇粮。

  尽管那时候,大家都知道,普通兵并没有多大的出路,但在饿得要命的时候,却像是中了举一样的欢喜。

  农村里,青壮年都被征发走了,即使有人想要闹事,那也很快平息下来。

  可以说,大宋的那此文官们,还真是些点子大师。

  当然,实在遇着冥顽不化的,像刘沆现在遇着唐和,那就边打,边想着招安。

  刘沆到处张贴招安的文告。

  若唐和主动投诚,那么可以给他在州衙里,安排个差事,还可以得到些赏钱。

  但凡官府先前不是对瑶民那样残忍,这一支五千人的队伍,也不至于会负隅顽抗。

  瑶汉农民们,被迫从他们祖祖辈辈生活了几十年,几百年的地方,撤了出去。

  那没有搬走的,官府的人,直接给清了场,人杀了,房子烧了,一个个的村寨,都变成了废墟。

  这一回,招安和软硬兼施,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官府的眼里,那唐和,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凭借着蓝山县,华容峒一带的独特的地形,唐和牵着那官兵们的鼻子,在那山林里转着圈子。

  唐和率几千人,分几路,将桂阳城围成了铁桶。

  赵祯下旨,让杨畋,郭辅之,率官兵前来镇压。

  杨畋和郭辅之,觉得是那唐和,也就纠集了一些刁民,根本就是一些乌合之众。

  他们率军,直扑桂阳城,他们根本没有料到,唐和的人,在他们前来的险要之处,设下埋伏。

  唐和毕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桂阳城附近的地形,了如指掌。

  杨畋和郭辅之,只知道快速赶往桂阳城,却不曾想到,在极其明显的伏击之地,他们被唐和上了一课。

  从战略上来看,那也就是极其简单的围点打援。

  杨畋和郭辅之的人,根本就没有到达桂阳城,就人数损失大半。这便是唐和精心为他们准备的华容峒伏击战。

  刘沆,连同那杨畋,都因为此次平叛的惨败,被贬了官。

  唐和手下的农民起义军,更是倍加鼓舞。朝廷派出的官军,竟然被唐和的农民军,打得差点就全军覆没。

  那简直是特别丢面子的事情。赵祯最初的时候,本来是想到毕竟是自己的老百姓,宽容对待,打发他们回去便好了。

  哪曾想,那么些人都主张给瑶民一点颜色。

  对付不了辽国和西夏,一百二十万的军队,难不成连对付那么点老百姓,都摆不平了。

  现在,桂阳一带地方,唐和打败官军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朝廷现在,却是骑虎难下。

  赵祯坐在朝堂上,眉头紧锁,“诸位爱卿,湖南瑶民叛乱,朕派出数倍于叛军的官军前往,居然就大败。当如何是好啊。”

  “陛下,依老臣所见,此叛乱之风,不可长啊。当派出我最精锐之师,将那唐和叛党,尽数剿灭,将那瑶区谋反之人,灭九族,踏平叛乱之地,以儆效尤。”

  夏竦振振有词地说道。

  他这是要把治理边地的方式,用在对付那瑶民之乱了。

  欧阳修站出来,对赵祯说道,“陛下,微臣调看了唐和叛乱的始末。聚众谋反,自是罪不容诛,然瑶民发起叛乱,与当地官府,对瑶民的横征暴敛,肆意掠夺却是分不开的。”

  “我大宋各级官府,皆享受了职田,受朝廷俸禄,竟然还出现官掠民之事。”

  赵祯很愤恨地说道。

  “陛下明察,这就是瑶民汉人起义暴发时,为什么地方官吏,主张剿灭。只有剿灭了瑶汉起义,才让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死无对证。”

  “陛下,微臣以为,要息止这场起义,必须真正抚慰招安,而不是用哄骗之法,赚得起义者归降。”

  “此番瑶汉起义,当地的老百姓,已经极其艰难,因而,臣以为,为表明官府对瑶民的体恤,可以免除当地一年的赋税。并且,对于那些在战中,被误杀的百姓,予以抚恤。”

  欧阳修说得有理有据。

  但朝中与那桂阳一带官府有联系的官员,却是站出来,“陛下明鉴啊,欧阳大人所说,也有不实之处。这些年来,国库空虚,不论富庶还是贫瘠之所,皆要上交大量的赋税,现在不是要免税,而是应该增加税收,大宋,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了啊。”

  赵祯听到朝堂之上,极不和谐的声音,他一门心思,重用范仲淹,韩琦和富弼展开新政,眼看快要收到一点成效了,结果,却是硬生生地被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