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韩国历代君主3
作者:风波静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最新章节     
  《史记》赵献侯十三年城平邑,即此。《括地志》,平邑故城 在魏州昌乐县东北四十里,在今直隶大名府南乐县东北,此本赵地而齐取之者也。《竹书 》晋烈公五年齐围平邑,九年取平邑,即此地。”

  田朌、韩举平邑之战,余考盖在惠成王 后元八年,与《赵世家》桑邱之役乃同时事。(参读《考辨》第一三四。)桑邱,《正义》 引《括地志》,在易州遂城县界,则 此平邑亦应在灵邱西北。盖两邑同属代郡,齐、赵之战,无缘有魏。齐自败赵,更不涉韩 。

  史公误认韩举乃韩将,故以入之《韩世家》。又误认梁惠王后元八年为韩威侯八年。《索隐》明引《纪年》在梁惠王八年以相校,后人又率改《索隐》以就史文,异同之迹遂泯 。而史公于《赵世家》尚幸存其本真,惟又牵涉及魏,则仍误。至《索隐》《集解》亦均 本《史》文为说,同认韩举为韩将。《纪年》仅记获韩举,未言韩举之死,《索隐》遂疑其先为赵将,后又入韩。盖《索隐》虽屡引《纪年》,而本 之不信,故曰:“《纪年》之书,多是讹谬,聊记异耳。”(见《燕世家》。)如此处韩 举明系《史》误,而《索隐》为此回护,亦不确守《纪年》也。

  又梁氏《志疑》论此事云:“《赵世家》肃侯二十三年,韩举与齐、魏战死桑邱,为韩宣王六年。《 年表》韩宣王八年,魏败我韩举。则赵之韩举已先二年死矣,疑此别一韩将,而赵将适与 同姓名尔。

  《索隐》即云是韩将不疑,而又引《纪年》赵将韩举之文,谓举先为赵将,后 入韩,非也。《纪年》所载多舛,当择而取之。即如韩举,《纪年》于威烈王十六年书齐 获邯郸韩举,于隐王四年书魏败赵将韩举。若是一人,无论既为齐获,不应仍为赵将,又 忽为韩将。

  而其为魏败时,逆数至为齐获之年,已百岁矣,韩举若是之寿耶?其误明甚。 ”然《索隐》虽误,尚可即误以求是,舍《索隐》则无以见《纪年》之真矣。梁氏不知《索隐》所引《纪年》,与《今本伪书》不同,而引《今本》伪说以折《索隐》,疏失更甚 。

  而今本《伪纪年》之误,则又有可得而论者。其引齐田朌获韩举在威烈王十六年者,误 据《水经河水注》以其事在晋烈公十年故也。(参读《考辨》第一三四。)其于隐王四年 又书魏败赵将韩举者,其事本在梁惠王后元八 年,今本《伪纪年》。

  又误以为梁惠王卒后之八年,故遂别见于此也。然则即据今本《伪 纪年》,亦可证成余定其事在梁惠王八年之说。而《今本》又并不以韩举为韩将,亦可证 成余辨史公及《集解》《索隐》认为韩将之误。梁氏于《纪年》未识《今本》之伪,故所辨订多失之,亦可憾之事矣。(即如此处,谓赵、韩同时有一将,各名韩 举,其为牵强难信,不辨可见。

  雷氏《义证》谓“此韩举非烈公十年被获者,”亦由不能 辨《水经注》之误。)

  韩襄王(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296年),姬姓,韩氏,名仓,战国时期韩国第八位君主(公元前312年—公元前296年在位)。韩襄王,宣惠王的儿子。

  襄王四年(公元前308年),韩襄王和秦武王在临晋会见。这年秋天,秦国派甘茂进攻韩国的宜阳。襄王五年(公元前307年),秦攻下宜阳,斩杀了六万韩军。同年,秦武王去世。襄王六年,秦国又把武遂还给韩国。襄王(公元前303年),秦国再度攻取了韩国的武遂。襄王十年(公元前302年),韩国太子婴朝见秦王后回国。

  襄王十一年(公元前301年),秦军攻韩,占领了穰邑。韩国和秦国进攻楚国,打败了楚将唐昧。襄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太子婴去世。公子咎和公子虮虱争做太子。当时虮虱在楚国做人质。

  苏代对韩咎说:“虮虱流记在楚国,楚王特别想把他送回国。现在十几万楚军驻在方城山北边,您为什么不让楚国在雍氏城的旁边建起一座万户的城邑,这样,韩王必定派兵去救雍氏,您一定会担任将领。

  这样您就可以利用韩楚两国的军队拥戴虮虱,把他接回韩国,将来他一定会听您的,他一定会把楚韩边境封给您的。”韩咎听从了他的计谋。楚军包围雍氏,韩国向秦国求救。秦国没有出兵,只是派公孙昧来到韩国。

  公仲对公孙昧说:“您认为秦国将会援救韩国吗?”公孙昧回答说:“秦王是这样说的:‘我们要取道南郑、蓝田,出兵到楚国等待您的军队。’恐怕是不能会合了。”公仲说:“您认为真的会这样吗?”公孙昧回答说:“秦王一定会沿用张仪原来的计谋。

  当初楚威王进攻魏国的时候,张仪对秦王说:‘秦国和楚国进攻魏国,魏国失败就会倒向楚国,韩国本来就是它的盟国,这样,秦国就孤立了。我们不如出兵来迷惑他们,让魏国和楚国大战,秦军就可以占领西河以外的土地后再回来。’现在看秦王的样子表面上是同韩国结盟,其实是暗中同楚国交好。

  您等待秦军的到来,必定会轻率地同楚军打仗。楚国暗中已经得知秦军不会援助韩国,一定很容易同您相对抗。您这一丈如果战胜了楚国,秦国就会和您共同凌驾楚国之上,然后到三川一带扬威而回。您这一仗如果不能战胜楚国,楚国阻塞三川据守,您就无法的到援救。我私下里为您担忧。

  秦人司马庚三度往返于郢(ying)都,秦相甘茂和楚相昭鱼在商於(wu)相会,表面上扬言说要收回攻韩楚军的印信,其实双方好像是有什么密约。”公仲惊恐地说:“那么该怎么办呢?”公孙昧说:“您一定要先从韩国自身考虑,然后考虑秦国是否来救援,先想好自救的方法,然后再考虑怎样应付张仪那种计谋。

  您不如尽快让韩国同齐楚两国联合,齐楚必定会把国事托付给您。您所厌恶的只是张仪那种欺诈的计谋,其实还是不能疏远秦国呀!”于是楚国解除了对雍氏的围困。

  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8年),韩国与齐、魏两国一起进攻秦国,到了函谷关就在那里驻军。十六年,秦国把河外之地和武遂还给韩国。同年襄王去世,太子咎即位,这就是厘(xi)王。

  韩厘王(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273年),姬姓,韩氏,名咎,韩襄王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公元前296年—公元前273年在位。韩厘王十二年(公元前284年),韩厘王与秦昭王在西周国新城相会,助秦攻齐。齐国战败,齐湣王出逃。

  韩厘王十五年(公元前280年),韩非子出生于韩国贵族之家。韩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75年),韩为秦所败,斩首四万余。继承王位韩厘王,姬姓,韩氏,名咎,是韩襄王之子。

  韩襄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太子婴去世,韩咎与公子虮虱争夺太子之位。当时公子虮虱在楚国作人质[1],苏代设计让公子虮虱无法回到韩国,于是韩襄王将韩咎立为太子。[

  韩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6年),韩襄王去世,太子韩咎即位,是为韩厘王(韩厘王)。[交锋秦国韩厘王三年(公元前293年),韩厘王派将领公孙喜率领周朝、魏国军队攻打秦国。秦军在伊阙打败联军二十四万,俘虏公孙喜[],史称伊阙之战。

  韩厘王五年(公元前291年),秦国攻打韩国,夺取韩国的宛地。[]韩厘王六年(公元前290年),韩厘王将武遂一带二百里的土地割让给秦国。[]韩厘王十年(公元前286年),秦军在夏山打败韩军。]韩厘王十二年(公元前284年),

  韩厘王与秦昭襄王在西周国会晤,帮助秦国攻打齐国。齐国战败,齐湣王出国逃亡。[1韩厘王十四年(公元前282年),韩厘王与秦昭襄王在东周国与西周国之间会晤。[]韩厘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5年),秦国相国、穰侯魏冉攻打魏国。韩厘王派将领暴烝(一作暴鸢)率军救援魏国,魏冉大败韩军,杀死四万人,暴烝逃往开封。[

  求援去世

  韩厘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3年),赵国、魏国进攻韩国的华阳。韩国向秦国告急,秦国不来援救。韩国相国对陈筮说:“事情紧急,您虽然抱病,还是希望您连夜去秦国走一趟。”

  陈筮到秦国会见穰侯魏冉。魏冉说:“事情很危急吗?特地派您来。”陈筮说:“还不是很危急。”魏冉生气地说:“您这样可以为您的国君作使者吗?你们韩国官员车马不绝于道向秦国求救,向敝国报告情况危急,您来却说不危急,为什么呢?”陈筮说:“韩国危急就会改变立场投靠其他国家。因为情况不那么危急,所以我再一次来到这里。”

  魏冉说:“您不用见秦王,我这就发兵救韩。”八天后,秦国援兵赶到,在华阳城下打败赵、魏两国军队。同年,韩厘王去世,其子韩桓惠王即位。

  韩桓惠王(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239年),姬姓,韩氏,名失传[],韩厘王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韩桓惠王在位时,韩非多要求推行法治。韩桓惠王二十七年,郑国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国,劝说秦王兴修水利工程,是为郑国渠。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韩桓惠王割上党(今山西长治)给秦国求和,上党人既不想被秦统治,又无力抗秦,郡守冯亭率一郡军民降赵。

  赵国接受上党,并遣名将廉颇麾重兵进驻长平(今山西高平市)拒秦,双方发动长平之战。公元前239年韩桓惠王薨,子韩安立。葬于今河南新郑。韩桓惠王,韩厘王之子,名然。在位时,韩非多要求推行法治。韩桓惠王二十七年,郑国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国,劝说秦王兴修水利工程,是为郑国渠。[

  桓惠王元年(公元前272年),韩军攻打燕国。九年(公元前264年),秦军攻占了韩国的陉城,并在汾水旁筑城。十年(公元前263年),秦军在太行山进击韩军,韩国的上党郡守献出上党郡投降赵国。十四年,秦国守取赵国的上党。

  在长平杀死了马服君之子赵括率领的军卒四十万人。十七年,秦军攻占韩国的阳城、负黍。二十二年,秦昭王去世。二十四年,秦军攻占韩国的城皋、荥阳。二十六年,秦军全部攻占了韩国的上党地区。二十九年,秦军攻下韩国的十三座城池。

  冯亭上任后,也不愿降秦。他率众献郡于赵国,意欲利用赵国的力量抗击强秦,以保全韩国。赵孝成王喜出望外,欣然接受,封冯亭为华阳君,仍为上党郡守,派平原君赵胜领5万赵军接收上党。

  公元前261年,秦国派军进攻韩国的缑氏、纶,震慑韩桓惠王;派左庶长王龁领兵进攻上党,意欲一举兼并。赵国派廉颇领兵20万救援上党。桓惠王十四年,秦拔赵上党,杀马服子卒四十余万于长平。

  桓惠王十七年,秦拔韩阳城、负黍。桓惠王二十二年,秦昭王卒。桓惠王二十四年,秦拔韩城皋、荥阳。桓惠王二十六年,秦悉拔韩上党。桓惠王二十九年,秦拔韩十三城。桓惠王三十四年,王卒,子韩王安立。

  韩王安(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226年),也称韩废王,姬姓韩氏,名安,韩桓惠王之子,公元前239年即位,在位9年。韩王安即位时,韩国形势危如累卵,处于灭亡边缘。公元前231年,秦军大兵压境,韩王安被迫割让南阳地区给秦国,韩国得以暂时喘息。

  公元前230年,秦国派遣内史腾率军攻韩,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秦国以韩地建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于陈县。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秦国出兵平定叛乱。叛乱平定之后,为了根除祸患,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

  赵烈侯赵籍: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在位。赵烈侯是赵献子的儿子,也是赵国实际上的开国之君。他在位期间任用公仲连、荀欣、牛畜等人,使赵国的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赵武侯:赵武侯是赵烈侯的弟弟,烈侯死后,由于太子章年幼,群臣便拥立武侯继承了国君之位。武侯在位期间修筑了五原到阴山之间的长城,还修筑了云中城。

  赵敬侯赵章:赵敬侯,名章,是赵烈侯的儿子,赵武侯的侄子。武侯死后,被拥立为国君。敬候迁都邯郸城,为赵国北进打下了坚实的战略基础。另外,敬候和韩、魏一起,将晋靖公废为庶人,彻底断绝了晋国的祭祀。敬候虽然不修德行,喜好饮酒与游乐,然而敬候善于用人,使得赵国国内安定,对外用兵也鲜有败绩。

  赵成侯赵种:赵成侯,名种,赵敬候的儿子。成侯在位期间伙同韩国进攻周王室,将东周一分为二。成侯二十一年,魏国任用庞涓攻打赵国,围困赵都邯郸。

  赵肃侯赵语:赵肃后,名语,赵成侯的儿子。肃侯时期,魏国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荣光,齐国和秦国称雄于东西方,各诸侯国间的战争更为活跃和频繁,赵国的战略压力十分巨大。赵肃后在位二十四年,几乎连年征战,但却没有使赵国疲敝,反而悄然兴起。肃侯因病去世时,秦、齐、楚、魏、燕五个大国,派锐师一万,前来参加葬礼,足见肃侯的能力和影响力。

  赵武灵王赵雍:赵武灵王,名雍,赵肃后之子。赵武灵王受其父亲肃侯影响颇深,一生喜好征战。然而,由于后期在政治上的失误,使得赵国发生了公子章的叛乱,最后饿死与沙丘。一代雄主如此悲惨的结局,着实令人唏嘘。

  赵惠文王赵何:赵惠文王,名何,赵武灵王的次子。赵惠文王在位期间,从谏如流,知人善任,使得赵国涌现出了许多厉害的历史人物,如廉颇、蔺相如、赵奢等人都是在这一时期提拔和任用的。在秦国强势崛起,并蚕食诸侯的背景下,赵国成了抵御强秦的中坚力量。

  赵孝成王赵丹:赵孝成王,名丹,赵惠文王之子。赵孝成王时期,由于贪图韩国的上党郡,于是招惹了秦国的嫉恨。秦国发动了对赵国战争,长平之战拉开了大幕。燕国想趁赵国精壮之卒尽死于长平的时机攻打赵国,赵孝成王重新启用廉颇,打败了燕军,并逼迫燕国割地求和。

  赵悼襄王赵偃:赵悼襄王,名偃,赵孝成王之子。赵悼襄王在位期间,派乐乘取代正在攻打魏国繁阳的廉颇。愤怒的廉颇率兵攻打乐乘,之后又逃到了魏国,从此淡出了历史舞台。

  赵幽缪王赵迁:赵幽缪王,名迁,赵悼襄王之子。

  代王嘉赵嘉:代王嘉,名嘉,赵悼襄王的长子,赵幽缪王之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