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为学行止的至理洞察——孔子的进取劝勉与自决省思》
作者:外向开朗的巴菲迪   论语新论传统经典的当代意最新章节     
  原文: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最后一筐土就能建成,然而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决定停下来的。又如在平地上,虽然才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要继续干下去,那也是我自己主动去做的。”

  首先,“为山”,“为”指做、造,“山”即山峰、山丘。“为山”形象地比喻通过不断积累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像一点点堆积泥土以形成高耸的山峰。

  “篑”,读音为“kui”,是用来装土的竹筐。在这个比喻中,“篑”代表着每次微小但具体的努力和积累。

  “未成一篑”,意思是还缺少一筐土就完成了。它突出了距离成功仅有极其微小的差距,强调了在接近目标时的关键阶段。

  “止,吾止也”,“止”在这里表示停止、停下。“吾止也”强调这种停止的决定是由“我”自己做出的。这体现了个人的主观意志对行为的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在接近成功时放弃是个人的选择。

  “平地”,指平整土地。与堆山相比,这是一个从零基础开始的工作,象征着事业的起始阶段或较为初步的状态。

  “虽覆一篑”,“虽”表示虽然、即便,“覆”有倾倒、倒下的意思。“虽覆一篑”即虽然才刚刚倒下一筐土,表明开始时的努力非常有限。

  “进,吾往也”,“进”意味着前进、进取。“吾往也”再次强调这种前进的主动性完全取决于“我”自身的意愿和决心。

  深入剖析这段话,孔子通过这两个生动且对比鲜明的比喻,清晰而深刻地阐述了在为学和做事的过程中所蕴含的关键道理和重要原则。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 自我主宰与责任自觉

  孔子通过这两个鲜明的比喻,着重强调了在追求目标和理想的漫漫征途中,个人的自主决定和选择拥有着无可替代的决定性力量。无论是在即将触手可及成功的前夕选择放弃,还是在艰难起步的初始阶段毅然决然地选择坚定前行,每一个决策无一不是个人内心意志的真实映照。这使我们透彻地领悟到,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和每一次选择承担起全部的责任,切不可将失败或成功轻率地归咎于外部环境的影响或他人的因素,而应当勇敢地从自身的思想、态度和行动中去探寻根源,从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我。

  2. 坚持与放弃的辩证权衡

  距离成功只差一筐土却选择停止,这一情景令人痛心地揭示了在关键节点不能坚守到底所带来的巨大损失。而哪怕仅仅开始时只付出了一筐土的努力却选择继续前进,这种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则令人赞叹。这深刻地启示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种种艰难险阻和纷繁诱惑,我们必须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沉的智慧去审慎思考,权衡利弊,精准判断何时应当坚持不懈,何时应当果断放弃。每一次的决策都应当基于对目标的清晰认知、对自身能力的准确评估以及对外部环境的全面把握,从而做出既符合实际又顺应内心的明智抉择。

  3. 积累与突破的协同共进

  堆山和平地的过程无一不强调了积累的深厚力量。每一次添加一筐土,看似微不足道,却都是在向着最终的目标扎实迈进,是量的积累为质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还需要有突破自我、超越现状的勇气和决心,既不能因眼前的小成就而沾沾自喜、停滞不前,也不能因面临的巨大困难而畏缩逃避、丧失信心。只有在积累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巩固积累,才能不断地推动事物朝着更高的层次和更远大的目标发展。

  4. 积极进取的精神引领

  孔子以坚定而有力的言辞鼓励我们,无论身处何种艰难困苦的境地,无论面对多么渺小卑微的开端,都应当始终怀揣着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和坚定信念。即使前方的道路布满荆棘,只要我们拥有持续不断努力的勇气和决心,就一定能够凭借着点滴的积累和不懈的奋斗,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伟大跨越,创造出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三、本章小结

  在这一章中,孔子通过为山和平地的精妙比喻,深刻揭示了个人在为学做事过程中的自我主宰力量、坚持与放弃的权衡智慧、积累与突破的协同关系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