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施政地方
作者:暗香袭人   从土匪开始的军阀之路最新章节     
  之前罗永昌他们一直担心的靖平军终于现身了,不过却不是在云阳,而是突然出现在了城广郡的安东县。

  “据都督府那边传出的消息,靖平军两个师突然杀入,如今已经突破了宋正和的防线,杀入安东县了。嘿嘿!没想到这靖平军还真是硬气啊!”

  刘黑子向罗永昌汇报完情况之后,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原本众人都一致认为靖平军就算要进入利州,也必然会选择实力不强的永昌军,以云阳县作为突破口。为此罗永昌还特意加强的云阳的防备,专门将赵信派去了云阳坐镇。

  却没想到,人家鸟都没鸟永昌军,而是直接就找上了实力更强的宋正和。

  “狗日的,这他妈是瞧不起老子,嫌弃咱们永昌军太弱么?”罗永昌有些不爽的说道。

  不过嘴皮子上说着不爽,实际上心里却已经乐开了花。

  打吧!赶紧打吧!你们不打老子怎么趁乱中崛起啊!

  靖平军找上了宋正和,也就意味着自己不用再整天担心云阳县不保了。

  只要再给自己几个月的时间发展,罗永昌就有信心在利州彻底站稳脚跟,成为利州举足轻重的新军阀。

  戴彦文呵呵笑道:“司令,这可是个好消息啊!这样一来,咱们就能有一段时间能安稳发展了。”

  罗永昌点点头,说道:“各县新兵营的招兵工作不能停,咱们必须利用这难得的时机,赶紧增强实力。对了,彦文,之前咱们商讨的村镇管理制度,如今落实得怎么样了?”

  为了更好,更有效的掌控地方,罗永昌特意将自己治下三个县的村镇一级机构重新进行了规划。

  镇设镇长,村设村正,都是由司令专门挑选的人员,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因伤退役的永昌军老兵。

  这样一来,不仅能更加有效的推行政令,而且还能安置一部分退下来的弟兄,让他们能有个体面的工作,和生活保障。

  戴文彦理了理头发,“挑选出来的各地镇长以及村正,已经前往各地上任了。不过,有些乡村因为之前的习俗,对我们的官员还是有些抗拒,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慢慢磨合!”

  “抗拒!”罗永昌眉头一挑,冷笑着说道:“多半又是那些人前道貌岸然,背地里作威作福的乡绅吧!不识抬举的东西,老子真是给他们脸了!”

  “黑子,马上从警卫团给我调一个营出来,老子要让这些狗屁乡老们见见世面,开开眼!”

  戴文彦连忙阻止道:“司令!不可,万万不可动兵啊!这些乡村之人大多都是姻亲故旧,一村连着一村。司令一旦动兵,怕是会引起骚动,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地方,就得全乱了!”

  正所谓皇权不下乡,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大乾天下的地方也是一样。官府一般也就只管到县里,镇一级的官员基本上都是由各县的县令自行任命。

  而村里就更难以管到了,平时除了收粮收税,没有什么大事的话,县府基本上也不会管各个乡村的事情。

  所以在很多的乡村中,基本上都是由当地大族的族长或是一些士绅乡老们管事。

  而这些人刚开始也是村民们自己推选出来的,大多由一些当地德高望重,声名不错的人担任,多少还有些公心,也能为百姓办些事情。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人品尝了权力的滋味之后,就再也舍不得放手了。慢慢的就开始以权谋私,想要一直把控地方,最后也就形成了世袭制。

  往往很多地方,这些特权阶级在当地一掌权就是几十上百年。

  这样一来导致了很多山村的族长,乡绅在地方上犹如土皇帝一般,说话比官府还管用。这些人对老百姓极尽盘剥,压迫。有的地方甚至在官府的税收之外,还额外收粮收税,弄得地方民不聊生。

  偏偏这些村民们因为从小就形成的观念,对他们都颇为惧怕。还以为听对方的话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仅不想着反抗,反而还极为拥护。

  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自己都不争气的人,谁又能解救得了他们呢!

  只是这样一来,就导致了罗永昌想要在自己治下推行政令下村的计划,受到了不少乡村老百姓的抵制。

  依着罗永昌的脾气,当然不想惯着他们,正所谓恶人还需恶人磨,杀上几家,他们自然也就老实了。不过这样一来,引起一定的动乱,肯定也是免不了的。

  “那你准备怎么办?”

  戴彦文苦口婆心的说道:“司令,属下准备先让各地镇守,村正们在警察局的配合下站住脚跟再说。等到稳住局面之后,大力宣传咱们的政策,让老百姓们都知道,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为他们好。最后再一步步彻底剥离瓦解这些本地乡绅族长的特权。”

  这不就是温水煮青蛙嘛!不过戴文彦显然也知道对付这些人也不能太过软弱。

  让警察局介入配合,确实要比军队好一些,软硬兼施,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罗永昌虽然觉得有些婆妈,但也知道这事确实不能急,也就同意了戴彦文的做法。

  “好吧!那就先按你说得办吧!还有,咱们在各县开设学校的事情也得抓紧,尽快让孩子们都能上得了学。”

  大乾这些年来,由于军阀,世家,地主豪强把控了资源,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读书上学堂的机会。

  大多数老百姓从小到大,一辈子都是文盲一个,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罗永昌决定先在自己治下的县城建立学校,并且学校里面还免费为孩子们提供晚餐和中餐。

  这样一来,老百姓们为了能让孩子吃上饭,节省家里的口粮,就会选择将孩子送到学校。

  这不光大大的减少了普通家庭的生活压力,也飞快的提高了永昌军治下地区孩子们的入学率。

  “司令的善举,实在令属下佩服!此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属下定然不遗余力。”

  虽然不明白司令为什么非要把学堂叫成学校,但是戴彦文还是非常愿意执行这项政令。

  除此之外,罗永昌还推行了一项政策,针对那些因为战斗中受伤退出军队的士兵,永昌军做出规定。

  凡是参加永昌军,因为作战导致伤残的士兵,不仅可以优先任职地方职务,而且可以每月按时领取十斤粮食。

  而那些战死的永昌军士兵亲属,每月可以领取乾元十块,粮食十五斤。

  不要小看这十几斤粮食,在这个四处战乱,物资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罗永昌还能想着受伤的士兵,愿意挤出钱粮来,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

  这项规定一出来,哪怕东西并不多,但还是让那些伤残将士们非常感动。放眼大乾现在的各路军阀,有哪一个军阀在打完仗后还记得伤残士兵的?又什么时候给过那些伤兵们一丁点的照顾了?

  罗永昌一系列的举措,直接让永昌军治下老百姓的参军热情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很多适龄的青壮年纷纷投身军营,各招兵点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应征。而三个县的新兵营每日都有大量新兵入伍。

  而伤残退役的老兵们也是积极发挥余热,每天都自发成群结队的巡视村里乡间。不管是遇到小偷小摸,还是其他不平之事,往往都能够挺身而出。

  你要是不听招呼,老兵们直接就给你一顿招呼,然后将你扭送到警察局。临走的时候还不忘说上一句,大家都是永昌军的,自己兄弟,不用客气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