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似冰魂物尤,一缕朱色点缀、更有风流
作者:王尔尧   女扮男装的她桃花有点多最新章节     
  「元夜」

  杨烟举着赤面长髯的关云长面人,尝了赤豆梅花糕,又买了一顶狼毛毡帽和一个雕琢精美的木匣。

  苏可久问:“都送谁的啊?”

  “帽子送给陈先生,木匣给胡九装药丸。”杨烟笑着回答,没注意苏可久慢慢落下来的嘴角。

  “都不送我点什么吗?”他别过头去,沉默着置气。

  一只手在他面前迅速摆了摆,然后一道金光似从天而降,却在杨烟的手停定时已挂在她的手指上。

  那是一把不过食指长短的铜制雕花小剪刀,在灯彩映照下泛着闪亮光泽。

  “给你读书时剪灯芯可好?”杨烟眨眨眼睛,轻笑问他。

  “客窗曾剪灯花弄,谁教来去如春梦。”苏可久低声道,这哪是赠剪刀,分明是裁给他一缕绮梦。

  但他却是迅速被哄好了,不动声色地将剪刀收拢进袖子。

  杨烟这才放心地将目光投向沿途的彩灯。

  “小时候元宵节爹爹带我逛灯会,给我扛在肩上,我也是这么举着关云长的面人,离那橙黄赤红的灯笼这么这么近,伸手就能够着。”杨烟抬手想触摸似乎近在咫尺的灯彩,却扑了个空。

  她又努力探了探,也就触到了斑斓的光晕。

  “他扛着我一路走,我就抬手这么抚着灯笼,一个、两个、三个……一个个抚过,映得满手都是色彩。”

  而边看绘着绣像故事缓缓旋转的走马灯,杨烟又笑着道:“爹爹还扛着我去看霸王乌江自刎的皮影,我哭得眼泪顺着下巴就滴到他的脖子里……”

  像在讲述一个遥远的笑话。

  她脑中浮现了项羽拔剑的悲壮场景,却渐渐和定州城上二十将士刎颈的场面重叠……随着走马灯不歇的旋转,故事也就切换成了别的,历史的书册又掀过去一页。

  流光容易把人抛,没有什么不会过去,杨烟才慢慢从幻想中抽离。

  “前面还有皮影戏馆,要不我们再去看一场。”苏可久抬手似要摸摸她的头,但徘徊许久还是只拍了拍她的肩膀,“不过这次你可别哭,没人脖子里给你落泪了。”

  “要说哭,我可比不过你。”杨烟嗤笑,又漫不经心地向前走去。

  ————

  而逆着南市街向东欢快的人流,粼粼一辆华丽马车正向西出城。

  少年吴王换了身绣金蟒的银白衣袍,抚着手中一块雕琢着牡丹的羊脂玉佩,却是面色沉重,斜倚车壁不知在想什么。

  黑衣楚歌坐在车厢侧面,正掀着窗帘向外瞧着华丽夜景,突然叫了一声: “苏毓!”

  吴王只抬了抬头,眼皮又翻了下去,并没有在意。

  “主子,快来看一下!”

  楚歌却叫他,一面又让赶马的楚辞停下车子。

  吴王本无心思去看什么风景,却还是往楚歌旁边坐了过去,往窗外打了一眼,也是微微一怔。

  书生苏毓——如果没记错的话——正和一披着狐裘斗篷的女子站在街边赏灯。

  女子漫身火红,襦裙上却绣了白梅,帽檐一圈也是白色狐毛,此刻正围裹着她洁净灵动的面庞,眼神晶亮,鼻梁秀挺,却在寒风中冻得鼻尖发红,似冰魂物尤,一缕朱色点缀、更有风流。

  即使被帽檐遮挡,吴王也认出了这人。

  正是端阳龙舟竞渡时遇到的油嘴滑舌白衣少年,冬至藕香居中替苏毓争辩的灰老鼠,却又有着一手绝妙幻术彩戏的幻戏师——杨烟。

  竟是个女人?

  吴王撇了撇嘴,怪不得她自己不求功名。

  “我想起在哪里见过她了!”楚歌突然拍了下拳头。

  遇着杨烟以来他一直有种熟悉的感觉,即便之后怀疑是细作跟踪了她几回,却也没发现什么异常。而常年随主子在军中,极少能见到女子,直到刚刚发现她的身份,才恍然记起了那件事……

  “一年半前,七里县城门,一对守城兵在欺侮一个流民,那……孩子也打破了守城兵的额头……”楚歌缓缓道。

  当时朔北战事正凶,还未封王的三皇子被仲义元帅派到江南接运粮草和药物,顺手救了个入不了城的流民。

  “是那个小乞丐?”

  少年吴王这才转过了头,若有所思了一会儿才缓缓道: “性子那时就这么倔了吗?”

  眼波流转中却泛起一抹笑意,转瞬即逝。

  苏可久和杨烟却没有发现街边停驻的马车,看完灯彩就径直往前去看别的了。

  等两人的身影消失在人群,楚歌才放下了窗帘,让楚辞重新打马赶路。

  吴王心情虽然转好许多,却仍是忧心忡忡。

  ————

  走到一个书摊前,杨烟却怔住了。

  捻起一本册子,借着如昼的灯光,她凝神读了起来。

  苏可久见她几乎埋进书册,久久未曾动弹,也好奇地拿起一本,封面赫然写着《山海异闻录》。

  随手翻了几页,见记录的是两个多月前收复定州时的战斗场面以及胡人退去后千疮百孔、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的定州城——显然笔者当时人在定州。

  “怪不得引你如此入迷。”苏可久恍然,再往后翻,却是一则异闻。

  西辽人世代奉狼为祖先,去年冬月某夜,群狼百头不知怎么暴毙在颖谷关外草原,暗合了胡人败走的命运。

  那笔者描写群狼死况如亲临当场,苏可久看着看着竟笑了起来。

  “谣言谶语都扯上一通,就为抓人眼球吧,可真会瞎编,好像这人那晚跟狼一起过的一样。这些异闻怪谈倒跟你很搭。”

  他扔下了册子,常年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对此倒是兴致缺缺。

  “不是他写的——那是谁呢?是他……吗?”

  杨烟放下书自言自语,因为写书人不再是“循道者”,而叫做“碧落君”。

  她自知涯夫子不可能再写这笔记,本以为《山海异闻录》已成昨日烟尘,却不想竟悄悄复刊了。

  “什么谁写的?”苏可久好奇追问。

  “没事。”杨烟显然不愿多谈,转而问书摊摊主:“先生,这册子多时开始重印的?多久一册?”

  得知是腊月间京城一书坊妙墨堂收稿重印,断更两年多的游记异闻杂谈便重回民间,照例是一季一刊。

  而再问笔者“碧落君”是何方神圣时,摊主头也摇得像鼓:“那都是世外闲散人士,我等俗人哪能知晓?”

  但他转而又道:“那妙墨堂堂主定然识得,但其远在京城,得见也非易事。”

  “姑娘吃鸡蛋就好,何必非要看下蛋的母鸡呢?万一他一脸麻子,岂不春心错付……”

  摊主边劝慰杨烟边笑着问:“姑娘这么爱读,何不多买几册?我这还有艳笔斋新出的话本,这才子佳人、花前月下、珠胎暗结、情定私奔……应有尽有——”

  “说什么哪!我们不买!”苏可久却听出了这里的调笑意味,连忙打住摊主,拉着杨烟要走。

  “我要一册这个!”

  杨烟将书册揣进衣服,被拉着边走边掏出了几文钱一扔,那铜板跟长了眼睛似的就掉落到书摊上还自动码成了一小摞。

  “乖乖!”摊主惊叹一声。

  苏可久扯着杨烟的袖子来到河岸码头附近才丢开。

  这里已经聚集了数百人,是难得的情人夜。

  澄明如洗的一轮圆月挂上柳梢,星辰便被遮掩了光芒没入黑夜。

  无数青年男女在柳树下牵手或相拥,父母带着孩子也来凑热闹赏月和等待赏烟火。

  “着急什么呢,我还没问完话刚才。”杨烟抱怨。

  “那男的……明摆着调戏你啊,蠢蛋!”苏可久叉着腰,边喘气边低骂。

  “这有什么?我是什么人?还怕调戏么?”杨烟扬眉笑道,又拽了拽苏可久的胳膊,“不要为我担心,我长大了,一切都能应对。何况我都不在意,你替我瞎操什么心?”

  “我——”刚想辩白些什么,苏可久的声音就淹没在一声炸响里。

  随着周围百姓的惊呼,天空中蓦地炸开了一丛璀璨白光,化作琼枝玉树、万花飞焰,然后就是一声紧似一声的震响,似飞空旋作雨,奇花次第悬 。

  杨烟转头目不转睛地盯着烟花,苏可久却悄然握住了放在他一只臂弯的那双手,低转头来望着少女被璀璨光芒映照的脸,微微失了心神。

  在杨烟看来, 七里县上元节灯会和定州的七夕灯会景致相差无几。

  她自然又记起多年前的七夕,她和黑衣少年于火光中初次相见,同路相伴前行了一段。

  而如今,陪在她身边的,却是另一个人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惟愿月圆花永好,天涯何处更相逢?

  对着漫天焰火,杨烟在心底默默许了个愿。

  ————

  美好的风景也总是相似,心头所忧却人人不同。

  半年前,还是三皇子的韩泠被昭安帝从战场召回,不得不接受封爵又被派去七里县主持龙舟赛。

  他赌气地躲在军营里不接旨,却被舅舅仲义亲手绑了送到返京的马车上。

  决战后他又被迅速薅回封地,监督清州王府工事,冬至才去藕香居饮了口闷酒。

  而年后再要回西北边防时,仲义元帅一行向东回京的同时,圣上同召他即刻进京……

  “总感觉,这次回去,福祸难测。”

  等车子出了南市街,奔驰在人流稀少的北向街道上,少年吴王才悠悠地说。

  “没准以后,只能留在这商贾淘金地、富贵‘温柔乡’,做个闲散王爷。”

  他将“温柔乡”字眼咬得极重,却含了些不能解的郁闷。

  武将乱军引战事烧身,文臣坐收渔翁利掌权,天平倾斜——战事毕后,一地灰屑难扫,朝堂仍逃不了党争倾轧的局面。

  “京城怕是要变天了。”吴王面朝东北方向,隔着马车围挡似也能看见什么。

  寂静街道上能听到二更的鼓声隐隐敲起,但很快被天空中烟花炸裂的声音淹没。

  楚歌再次掀起窗帘,楚辞也停了车子,共同望向东南运河码头方向的天空。

  那里五光十色、火树银花,一簇簇焰火正在绽放,但花火总在最闪亮时转瞬寂寥。

  转而望向北方的夜空,却是漆黑如墨,不见一颗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