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凡事都要趁早
作者:赚钱养狗   春花老太回七零,养鸡卖菜我最牛最新章节     
  晚上老石过来的时候,就被塞了整整3张大团结,还有一包浏阳河。

  老石自己都不记得那盒子那么值钱了,赶紧塞回去了一张钱和烟。

  \"我那盒子里就一张烟票了吧,你给我钱还要给我烟,我成啥了?还有那些票成本价要不了那么多……\"

  林国庆坚持要把烟和钱给他,

  \"还是不是兄弟了!是兄弟就收着!本来想给你买大前门的,上次都买好了,结果被我买三轮车的时候送人了……这浏阳河你得拿着!\"

  说到这林国庆还有点莫名心虚,把钱和烟直接塞进了老石口袋里,不准他掏出来。

  \"你不是说让我和春花有事去找你嘛!我俩打算没事的话也来找你聚聚,过年你要是没事也来我家吃个饭,我们过年也不上工,闲着也是闲着,串串门子也好……\"

  林国庆趁着大家还没来,把他们村地址、怎么走说了个详细,还学着昨天老石跟沈春花说的那句话,

  \"你到四河村,找林国庆,都认识!\"

  老石眼角泛着红,一个劲的笑着点头,

  \"行!我会来的!\"

  其实他还是很幸运的,就像他老爹留给他的那封信里写的,没了他们,他石志强依然会有自己的生活、朋友。

  钢铁厂的同事们、家属楼的邻居们……还有这里观前巷的\"同行们\"。

  他知道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是在可怜自己,怕他一个人待着瞎想。

  那又如何,他很难拒绝这些\"自己人\"的好意,太过于温暖,他不会因为那虚无缥缈的自尊心把他们都推开。

  既然给了,那就接着,他都会记在心里,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自己也能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及时的给予他们帮助呢?

  ***

  农闲的日子,其实过得也挺快的,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过冬过年,从天亮到天黑,感觉没干多少活,一天就过去了。

  高考那天,村里一些年轻人还闲不住跑出去了,说是要搭伙去县里看人家考试。

  \"这有什么好看的?\"一群年轻妇女们坐在一起缝棉衣,王金桂挨着沈春花说着,

  \"我看还是单身汉的缘故,要是能早点娶个媳妇儿,就不会惦记着看热闹了!\"

  她家小叔子就跑出去了,还问她要了5毛钱,说要在外面吃饭,给她心疼的。得赶紧给他娶个媳妇儿管管了。

  沈春花笑着说道,\"十七八岁的年轻小伙子,本来就好动,难道还要他们跟我们女人一样坐在屋檐底下缝一天衣服不成?真要这样,你又要愁了!\"

  \"就是!你以为有了媳妇儿就万事大吉了?该愁的事情多着呢……\"

  ……

  几人边缝边唠嗑,一点都不耽误针脚,有热闹凑够了,早点回村吃饭的年轻人,路过了便停下来跟着聊两句。

  女人们虽然嘴上说着没意思,但其实热闹嘛,谁都想凑的。

  说是外面学校门口都是人,学校里面铃一响,乌泱泱的还能再走出来一大片。

  出来的人个个都很精神很干净,挎着包再夹本书,看谁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女人们被这形容都逗乐了,笑得东倒西歪的,

  \"不知道以后咱们家里那几个小的长大了有没有机会去参加高考,要是能考上一个大学,那真是山窝窝里飞出金凤凰了!\"

  \"好好学习呗!先让他们把初中考上吧!哎呦我家那猴子每天上蹿下跳的,看着就不是那料!\"

  \"春花家俩孩子成绩就挺好呀!我家银春说淑英考试次次都是满分,以后肯定能上初中!\"

  \"才初中?\"沈春花眯起眼笑得欢,\"我还盼着我家淑英能上大学呢!你可别给我吹歪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

  再回来一波人,说是县城里多了好多挑着担走街串巷的,看着跟她们一样,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篮子一掀,什么都有。

  大饼馒头、鸡蛋鸭蛋、萝卜玉米……还真有人买,还没人管!

  这不就是投机倒把吗?没人管?大家听着都来劲了,纷纷问着外面的具体情况。

  沈春花挑了挑眉,没说话,就这么安静的听着他们谈论。

  她知道,天天半夜跑观前巷的日子不多了。

  高考就像一个打前锋的标志,随着明年夏季高考的结束,紧随其后的便是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以后政策会越来越宽,靠摆摊挣钱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了。

  沈春花终于缝完了一条大红色的棉裤,这是给小囡的。她用牙齿咬断线头,仔细检查了一遍,又整齐叠好放在一边,另起一块絮好棉的碎花布开始缝。

  话说,她们家是不是能在这几年里扩大点产业规模?总不能永远是一辆三轮车推着卖菜吧?

  凡事都要趁早,早下海,早发财。连交养老保险都得趁早,没看见后来那些年轻娃娃们每天叫苦连天的上班,还要担心自己没得养老金拿吗?

  沈春花边手上不停活,边思绪飘远了。

  ***

  冬至前两天,村里组织一起打年糕,每家每户自己要做多少就出多少米,会计那边都会记下来。一家家来,不会混差了。

  但送过去之前得先浸米,冬天浸米得浸足十来天,所以秋收分粮一结束,大家差不多就把米都给泡着了。

  沈春花浸了整整70斤的大米,还有20斤小米,都在一个大缸里。

  泡好的米,筛干净,去糠衣,淘洗几遍,沥干水分再碾成粉。

  这一步得拉着林国庆和梁生娣一起,因为现在村里还没有碾粉的机器,只能纯手工。太费力气和时间了,光过筛就得反复好几次,但也只有这样,做出来的年糕才会白净细腻。

  黏碎了的米粉再一起送到村里的糕场,排队依次上蒸笼,沈春花家90斤米粉分成了整整三个大木桶倒。

  糕场工具齐全,抬上大灶蒸之前会蒸桶底部铺上一层布和锥形网架,防止黏锅底。

  他们家的蒸桶刚上去,就有人在烟雾缭绕中喊林国庆了,

  \"国庆!出来搡年糕了!\"

  \"来了!\"

  ——————————————————

  搡=捶=打,方言

  突然想吃正宗搡出来的年糕了(ノДt)

  青菜肉丝炒年糕、烤菜年糕、年糕泡饭、豆腐年糕、梭子蟹炒年糕……?(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