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座师
作者:李独霜   逐道长生最新章节     
  就在福慧殿上空突现闪电的同时,李独霜正于书房内仔细阅览关于袁承泽案子的卷宗。

  虽然他将三堂会审的结果报了上去,将袁承泽科举舞弊的嫌疑暂时洗清,将他摘了出来,但官家看到结果后却也并没有下令放人,而是顺势指派刑部负责清查涉及雍熙八年会试的所有有关人等。

  如此一来,作为重要考官之一的袁承泽实质上还有一道难关要过。而这次,是由刑部独立调查,平日里负责审判的大理寺只能旁观,李独霜也就不能直接参与进去。

  所以李独霜无法,只能仔细阅读手里的卷宗,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突破口,替袁承泽转圜一二。

  就在此时,李独霜突感心神一悸,好似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了一般,并且与他关联甚紧。

  他恍然若失地站了起来,望向窗外,恰好看到了那两道一闪而过的雷电。

  “咔嚓!”

  眩目的白光过后,轰隆隆的闷雷声渐渐传来。

  是皇宫的方向!

  奇怪,皇宫里发生了什么,为何自己会如此心神不宁?

  李独霜缓步走到院内,百思不解,遂凝眉一纵,于屋顶现身,仔细望向皇宫方向。一炷香过后,除开皇宫一角有微微骚动以外,并无异常。

  他想了想,立即更换了夜行服,戴上铁面,身形一展,在深沉幽暗的夜色中往皇宫奔去。

  待他利用身法轻松地越过了宫墙以后,本欲登上宫内殿宇的屋顶快速前进,然而他看了看殿宇墙上露出的团龙图案,犹豫了一番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遂奔行于各殿巨柱之间,凭着气机感应找寻事发地点。

  先后转过了集英殿、皇仪殿与紫宸殿,正待跨入象征着后宫区域的福宁殿时,他突然感应到了什么,豁然转首,往宫墙一处墙角看去。

  “铁面,你擅闯宫禁,又欲踏足后宫,莫非欺我大内无人?”

  一道人影自墙角阴影处走出,略显佝偻,其面目严肃,却是刑老。

  李独霜感应到距离事发地点已不远,径直问道:“里面发生了何事?”

  刑老一怔,感知到了铁面的焦虑情绪,想了想,暂且按下了通知皇城司的念头,模糊回答道:“刚有惊雷落地,震塌了殿宇一角,无甚大事。”

  “仅是如此?”

  “仅是如此。”

  李独霜点了点头,再次望了望里面,却也并不强闯,冲刑老一个抱拳,转身离去,留下刑老一脸莫名其妙。

  待他疑虑未消地回到了麒麟坊,却远远看到一名老仆一身缟素地候在门前,登时就心中狂跳,口中发碱,呼吸变得急促沉重,眼眶开始充血发红。

  因为那是座师府上的老仆!

  不多时,李独霜就来到杨府,他跌跌撞撞地穿过正在布置素布和白灯笼的庭院,直接来到杨宽的房间,看到了自己敬爱的老师正安详地躺在床上,身边并无一人在侧,好似外面忙碌的众人和场景与他无关一样。

  略显孤独,却并不凄凉,一如他平日里治学论政的态度。

  李独霜怔忪上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床边,缓缓探手,摸到了老师已逐渐冷僵的手臂,旋即低头触及床沿,埋首于自己的手臂之下,口中荷荷有声,似呜咽,又像低声哀嚎,其状甚哀,宛若孩童!

  正是:

  从此漫步重霄九,再见音容梦几更!

  若论世上谁人最亲,除开幼年间莫名失踪的父母,就属眼前这名干瘦清廉的老者。就是他在李独霜高中进士以后,本该志得意满之时,诚挚地带领着李独霜于浩瀚若海的史书中追寻世间真理,一晃就是三年。

  这三年铸就了李独霜求真务实的工作风格,也承继了杨宽对于困境中讲求迎难而上的处事原则。这实际上也切实影响了李独霜的修行理念,后来多次逆境下的生存或者翻盘归根结底均是来源于此。

  杨宽实际上是李独霜思想上的启蒙者。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所以李独霜对于杨宽的感情,是类似于父亲一般的孺慕之情,其哀痛之深,也就痛入骨髓。

  在触摸到老师的手臂之时,他想起了自己修为在身,遂驱动灵力为其侦测一番,最后得出了“生机消失殆尽而死”的结论,这让李独霜以为老师是自然老化而死,因为上一次见到老师,就看到他的身体就已经很差,属于形销骨立的范畴。

  随后不久,门外传来了一阵骚动,却是官家遣使上门,封杨宽为太傅,谥号“文正”,罢朝三日,以悼念之。稍后有大量人员涌入,均为宫使,却是官家深知杨宽的秉性,知晓他府上只有数名老仆,也无余财,指使司礼监统筹内宦各处人力、资源,上门操办杨宽的丧事。此举乃是自官家御极以来首次,极为罕见。

  一时间,杨府这座三进院落终于一扫平日里的寒酸,迎来了辉煌的一刻,极尽哀荣。

  这恐怕也是杨宽没有预料到的,不过,以他的性格,恐怕对此也是不甚在意。

  面对骤然而起的喧嚣,李独霜下意识地施展了隐身术,浑浑噩噩地游离在杨府,恍若一具有着生命力的游魂,漫无目的,行无止地,对一切外在事务均无感知,好像所有事和物都与自己无关。

  不知何时,他来到了一处地方,却是杨宽的书房。

  只见满屋书籍,全数蒙尘。稍高处蛛网连桥,浅地里有虫卵孕育,就连座师最爱的那张躺椅,也有白蚁出入。想来仆人近些时日注重熬药引医,疏于打理以致如此。

  真真是一派衰亡景象!

  但在李独霜为数不多的感知里,整间屋子却是大方光明!

  你看窗边那个书柜,盛满了所有前朝往事,留下批注的均是字字珠玑!

  再看桌后的书格,那是一处机关,里面有一沓厚重的书信,是与志同道合的友人数十年共同奋斗的历史,亦是某个自不量力的书生,企图为大宋开太平的雄心!

  转身看到床边的书架,那是经年累月书写奏折而作誊抄之用的草稿,里面满是食君禄,分君忧,请民命,卫国运!

  这哪是一间略显破败的书房啊,分明是一位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之墓!

  所有的书籍、书信、奏折都是最好的墓志铭。

  身处其中,只有满屋文华与忠忱,并无半点哀怨与阴鹜!

  哀痛之下,李独霜终于思绪涌动,心潮起伏,使得他忍不住呵了一口气,顿时使得书房平地起灵风,打折璇儿卷起了诸多书籍、书信与草稿。

  “喀拉!”

  一道轻微的声响自书桌传来,李独霜转首看去,一个小暗格弹了出来,落出了一封信,上书:

  “吾徒亲启”

  李独霜为之一愣,径直打开了书信,熟悉的字体显现。

  “吾徒李独霜”

  “尤记吾师曾有言:学无涯而生有涯,以有涯度无涯,殆矣。我起初不以为然,那时刚为官任职,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遇,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以为不过是一位略显迂腐的老者发出的腐朽之音(注:老师勿怪,杨宽知错。)。总以为自己能尽展胸中抱负,然而历世已深之后,方知此生应当择重而行,否则老来之后回顾己身,发现很多事都没有做好,岂不是很遗憾?圣人云: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即已经完成的事情就不必再去解释、议论,对于已经在进行中并且即将完成(或者势在必行)的事情,就不要再去劝谏、阻止,过去发生的事情,就不要再追究其中的得失、责任。不要汲汲于过往,将目光集聚到未来,才是正道。

  “为师深感时日无多,也许某日某时某刻就猝然离去,因此特留书于此。若那日真的到来,且勿太过悲伤,毕竟你随我研史三年,当知晓世事如浪,淘尽多少英雄豪杰,我杨宽也只是一介腐儒而已,又岂能例外?”

  “我常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的境遇,又想要“醒来明月,醉后清风”的日子,奈何肩上沉重,责任在身,不得清闲。若那日真的到来,我是真切欢喜的,到时候我之魂灵必然如清风一般雀跃离去。因此,到时候的离开反倒是喜事,何来悲伤?”

  “不过,对于你,我是有些担心的。倒不是担心你在官场上的沉浮,我与老裴私底下多次讨论过,若朝局震荡,你必然是笑到最后的那人,这点毋庸置疑。”

  “自你从河州进京以后,我每次见到你均有一种沉重之感,或是军事,或是政事,在见面的短短时间之内,你时常凝眉沉思,不得展颜。我是知晓你性格的,跳脱而雀跃,善观万物,对世间的一切都是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探索欲。家国虽重,但你之本真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为师在这里建言:若将来真有“力不能及”之时,不要盲目怒斗,不妨暂且卸下包袱,追求真正的自我。”

  信到最后,笔墨浓重,显然是杨宽重点嘱咐之语。

  “须知你之存身,本就是大宋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