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建水古井
作者:三飞   赌石异能者最新章节     
  等了不长时间,前台帮请的导游来了,是一个年轻女孩,自我介绍叫小谢。小谢问清了季正阳的要求,带着他开始了建水古井的探访之旅。

  小谢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一路走,一路讲开了。

  先生,现在我们一起去探秘那些隐藏在建水的古井.....

  古话说有水则灵。古井是一座古城的灵性所在,它犹如古城的眼睛,记录着古城流逝的岁月。

  在自来水、矿泉水普及的今天,建水古井仍然活在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据说建水有古井120口,有单眼井、双胞井、三眼井、四眼井,甚至还有十二眼井。它们不但历史悠久、数目众多,而且造型和名字都很独特,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它们吧。

  二人走到了建水东城外太史巷头,小谢介绍说:

  这是醴泉,又叫“东井”,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泉水冬温夏凉 清洌甜润,用醴泉水在建水紫陶茶盏内泡茶,色香味极佳。

  季正阳仔细观看,醴泉井圈由两块巨石凿成半圆合拢,井栏接口处做成燕尾槽,熔生铁灌入扣住。地板上的小水洼,可以看出有人打水的痕迹。  来到翰林街南侧的小巷里,离朱家花园很近的地方,有一口绞车井。小谢介绍说,这口井凿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当初水位低,需借助绞车才能打水,后因上世纪七十年代曲江地震,导致水位上涨,就不用绞车了。

  因汲水人太多,桶绳长期摩擦,导致井圈内壁勒痕很深,这一道道勒痕,印证了当年的热闹非凡。直到今天,这口井的水源依然很丰富,依然是翰林街片区居民的生活用水。

  来到太史巷街中,在两个停车位中间,是太史巷双眼井。

  此井凿于清代。小谢指点着说,此井井圈光滑圆润,井内壁青石垒砌,坚实稳固。从顶上俯视看,很像一个8字。井边车来人往,井水清澈甜润,现仍为附近居民汲饮之用。

  在书院街一户民居门口,小谢介绍这口井叫竹叶井,掘于清中期。井圈用一块青石雕凿成圆形连体三孔,外沿近似等边三角形,从井口往下看,井口的倒影像极了古井的眼睛和嘴巴。井旁栽种了几盆绿植,为这口古井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息。

  季正阳走近看看竹叶井的标示牌,木质的标示牌在风雨的洗礼下已经开始掉色、脱落,但也因此多了岁月的感觉。

  在桂林街,季正阳看到了凿于民国四年的新井,俗称“四眼井”。这口井体式独特,四个井圈呈“田”字形排列,井圈周围还有石雕围栏。四个井圈并没有连在一起,井周地板上都是居民汲水的痕迹。四口井井下相通,井口倒影像极了纽扣,不禁感慨古人的工艺,说它鬼斧神工也不为过。

  在永宁街口,季正阳看到了因其井眼呈扇形排列而得名的十二眼井,又名“扇井\"。  从永宁街口看过去,很像一堆随意摆放的石头,但走近就会发现它是呈扇形排列的十二口井。在每一口井里都布置了井圈,这不仅仅为了保持水井的清洁,避免小孩落水,小谢介绍说,这里更重要的反映着 \" 和 \"的精神,众人打水时井绳不至于相碰而互相干扰。

  最后,小谢带着季正阳来到西门外西正街,观看大板井。大板井又称溥博泉,开凿于明代初期,有“水味之美,贯甲全滇”之说,被列为建水甜水井之冠。  从古色古香的大门走进去,季正阳一眼就看到井口呈圆形,直径约3米,井栏圆润光滑,井水清澈透亮的溥博泉。

  井栏上倒扣着水桶,供众人打水使用,来打水的人络绎不绝。

  小谢说,从前建水有马车送水,现在改为三轮车送水,送来的水,就取自大板井。建水民谣说:“先圈大板井,后建建水城。”如果没有这口井,建水城不会建在此,文明不会兴起。至今,大板井的水依然清冽甘醇。

  小谢说,西门大板井确实名不虚传。大热天,人们喝上一口井水,从头凉到脚,从嘴甜到腹,顿时暑气全消。建水人取它泡茶,茶水清亮,喝来清香扑鼻,甘味荡漾。要是用来烧汤呢,汤味鲜甜。做豆腐,细嫩味美,西门烧豆腐因大板井水而誉满云南,销路兴旺。榨米线,米线软滑精细,西门凉米线因大板井水而远近驰名。

  参观完大板井,小谢总结说,建水城的每一口古井都承载着建水的历史,陪伴在一代代建水人的生活中。在城市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请南来北往的客也不要忘记这些老井,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再来看看。

  季正阳很佩服导游小谢的口才,他给小谢好评,并支付了导游费。这趟建水之行真有收获,去游玩了燕子洞,看了闫老板的收藏,看了建水城中的古井,令人难以忘怀。

  下午六点,季正阳开着车回到了顺城高级公寓。

  “爸,妈我回来了!”

  果然回家的感觉最好。

  “阳阳回来啦,你还没吃饭吧,你爸刚烧好了菜,快去洗手。”

  “好!”

  这段时间都是季爸下厨,一般的馆子还真没法和季爸的手艺比,而且对季正阳来说,就算是同样的饭菜,家里的一定要比外面的好。

  “这次去建水,事情办完了吗?”季爸问。

  “都顺利办完了,还顺带逛了建水城和燕子洞,另外还带了好东西回来。”

  季正阳一边说,一边将衣服内包里的怀表取了出来。

  季正阳今年才23岁,终究还是一个年轻人的习性,又是在家人面前,所以有什么好东西自然想拿出来嘚瑟一下。

  季爸接过季正阳手里的怀表,和季妈一起好奇的打量了起来。

  “哟,这只怀表看起来虽然很有年代感,但是挺精致的,你多少钱买的?”

  季妈对这些东西不敏感,在她看来这无非是一个精致的小玩意,没什么特别之处。